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评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3224524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评(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测评(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聪同学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一项是( )A 一大群人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兽B 几个人围着火堆在烧烤捕到的野兽C 十几个人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烤肉D 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2 考古人员在半坡遗址发掘范围内发现了一处半坡原始部落居住者举行“祭天礼地”活动的场所。如果半坡原始居民用“祭天礼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吗(

2、)A 水稻B 玉米C 粟D 红薯3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是毛泽东和朱德在1937年共同谱写的一篇祭文。其祭奠的人物是( )A 黄帝B 尧C 秦始皇D 孔子4 许仲琳在其所著的封神演义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 商汤灭夏B 武王伐纣C 大禹治水D 黄帝大战蚩尤5 我国的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以下哪一项不符合对“青铜文明”的表述( )A 农业、畜牧业发展B 商业比较繁荣C 农民是青铜文明的创造者D 手工业中青铜铸造业工艺高超6 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

3、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 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B 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 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 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7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是( )A 投靠县令B 逃亡以逃避劳役C 合法经商致富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8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 )A “仁”B “无为而治”C “兼爱”“非攻”D “法治”9 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李白描绘秦王( )A 自称皇帝,君临天下B 十年征

4、战,统一全国C 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 焚书坑儒,思想专制10 “斩蛇起义草莽雄,推翻暴秦社稷功。约法三章千载颂,帅拜韩信称英明。逐鹿中原操胜券,鏖战垓下伏苍龙。大风歌唱云飞涌,龙腾凤翥是古丰。”这首诗中盛赞的这位“推翻暴秦”的历史人物是( )A 汉高祖刘邦B 汉武帝刘彻C 汉光武帝刘秀D 汉献帝刘协11 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下图出自推荐书目中一本书的章节目录(节选)。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第二章 消灭项羽 建立汉朝第三章 确立典章 设立制度第四章 休养生息 发展经济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12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

5、恩之令,使诸侯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A 削弱了王国势力B 促成了“文景之治”C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 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13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公元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次起义是( )A 国人暴动B 陈胜、吴广起义C 刘邦、项羽起义D 黄巾起义14 “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 长安B 洛阳C 成都D 杭州15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依然美丽。”这反映了四川人民在灾后重

6、建家园、发展经济的美好愿望。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A 春秋时期、战国时期B 春秋时期、秦朝C 战国时期、西汉D 战国时期、东汉16 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官渡之战刘备 赤壁之战曹操 官渡之战袁绍 赤壁之战孙权A B C D 17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有( )匈奴 鲜卑 氐 羯A B C D 18 龙门石窟

7、中的宾阳洞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明显具有汉族服饰的特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张骞出使西域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班超经营西域D 江南经济的开发19 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 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B 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C 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D 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20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 祖冲之B 贾思勰C 顾恺之D 王羲之二、非选择题(21题7分,22题9分,23题8分,24题8分,25题8分,共40分)21 某校七年级(1)班针

8、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大自然的馈赠】(1)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它是 (填字母序号);有两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们是 (填字母序号)。(2分) 【政策的推动】(2)战国时商鞅变法中重视农业生产的是哪一项法令?(1分)(3)西汉时,刘邦减轻田租,还采取什么措施增加农业劳动力?(2分)【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4)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什么?(1分)【活动总结】(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分)2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材料二 西周王朝

9、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摘编自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摘编自“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请回答:(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根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封建”的作用。(4分)(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

10、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4分)(3)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1分)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17年4月2日,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隆重举行。尼山春季祭孔大典自2008年曲阜恢复春季祭孔以来,已经成为一场内涵丰富的儒家文化盛宴,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又是对祭孔大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与完善,极大地丰富了中外游客在曲阜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感受,引起了海内外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此次祭孔活动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

11、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1)将相应的内容填在下列示意图的横线上。(5分)(2)结合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理解,谈谈为构建和谐社会你应该怎样做。(3分)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君”是谁,并概括“商君”变法的主要措施。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遭到贵族强烈反对的

12、是哪一项?(2分)材料二 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位皇帝是谁。(1分)材料三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兰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3)根据材料三,概括材料二中的皇帝采取了哪两项改革措施。(2分)(4)简要指出以上两次改革(变法)的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5)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两次改革(变法)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1分)25 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是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应称“连续画”,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上海。现代风行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许多连环画

13、的主要内容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普及历史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请结合下列连环画,回答相关问题。【人物类】【战役类】(1)请为第一组【人物类】中两本小人书中的主人公分别写一份简介。(要求:交代出人物的生活年代及其主要成就或贡献)(3分)(2)请结合第二组【战役类】中的小人书的书名,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图表。(4分)小人书交战双方时 间结 果影 响CD(3)阅读小人书,一方面增长了我们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请你分别结合两组小人书,说一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分)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C 北京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以采集和狩猎谋生,故A、B、D

14、三项是正确的;北京人不会种庄稼,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应是农耕时代的居民。2 C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粟,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3 A 4 B 5 C 6 D7 D 此题实际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8 A 由论语判断出该哲学家是孔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9 B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统一,考查正确理解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反映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史实。10 A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直逼咸阳,推翻秦朝统治。11 A 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打败项羽后,统一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发展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