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整套教案(36页,Word版,附板书)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3224452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整套教案(36页,Word版,附板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整套教案(36页,Word版,附板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整套教案(36页,Word版,附板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整套教案(36页,Word版,附板书)(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2 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难点:北京人的特征三、教学准备教师:通过网络和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有条件的可以去当地博物馆,参观一下相关的考古文物。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的起源有哪些传说吗?西方和中国关于人类的起源分别有着怎样的传说?西方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传说,中国古代女娲造人的传说,都是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究。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对于人类起源有了更为合理的解释。达尔文提出的进化

2、论学说,是目前比较权威的、认可度较高的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中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讲授新课】(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的内容,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元谋人发现的地点、距今的年代、生产活动。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答案。设计意图: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整合教材,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明确知识点。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体现自主学习的新课改理念。过渡: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

3、来的,那么在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人呢?学生回答:元谋人。教师: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出示元谋人遗址发掘现场的图片、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元谋人制造、使用的石器三张图片,说明通过考古发掘得知,元谋人已经知道用火;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主要是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出示元谋人牙齿化石的图片,教师讲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设计意图: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的指引,让学生能够对课本上的重点图片有所认识,知道元谋人能够制作工具。(二)北京人的发现出示中国境内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让学生回答,中国有哪些古人类遗址?学生回答: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

4、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中国境内早期的古人类遗址,除了元谋人以外,还有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为下面北京人的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阅读课本第3页,找出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和发现的地点。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答案。设计意图: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整合教材,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明确知识点。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体现自主学习的新课改理念。出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牙齿、北京人复原头像的图片,从而说明大量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三)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是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不仅是在体貌特征的进化上,还

5、是生产工具的制作使用上,北京人都极具代表性。探究一:从体貌特征和生产生活两个方面概述北京人的特征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回答问题:北京人的外貌特征是怎样的?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是怎样的?看完视频后,小组展开讨论并发表意见,师生合作,一起学习这一教学重难点。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意见后,出示答案订正。体貌特征 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平均身高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师:当时北京人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比较恶劣,周围都是丛林,野兽频出,那面对这样的情况北京人能不能独立生活呢?探究二:火的使用师: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

6、量的灰烬,这说明当时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那大家想一下,这些火是怎样产生的?火的使用可以用来烧烤食物、照明、防寒、驱赶野兽。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探究三: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的起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课堂小结】通过考古发掘,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早期人类的代表是北京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学会用火并且会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

7、供了可靠的证据。六、板书设计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以及原始农业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或模型的基本技能和陈述历史问题的口头表达能力。2 初步掌握用表格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学习方法,提高作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展示文物图片及提出问题,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在学习中,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3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

8、心 ,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漫长和艰辛,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珍惜生命。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三、教学过程【讲授新课】原始农业的发展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至第10页的内容,回答“原始农业兴起的时间、兴起地区、发展变化、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兴起和发展的意义”等问题。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答案。过渡:距今10 000年左右,在中国的长江、黄河和淮河等流域兴起了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古代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可谓星罗棋布,而最为典型的代表一个在黄河流域,另一个在长江流域。教师: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

9、民,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的生产生活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差异。让我们先走进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答案:1 半坡人主要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角器,另外也使用弓箭、长矛、石球,以及鱼叉、渔钩、渔网等工具。2 食物有粟、猪肉、狗肉、猎取的动物肉、采集的野果。食物来源主要是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其次为猎取的动物和采集的野果。3 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内。4 会制作彩陶、乐器、骨针、骨锥、纺轮。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半坡博物馆的展厅,欣赏一下半坡博物馆中的6类展品,了解一下半坡人真实的生活场景。教师:我们学习完了半坡居民的社会生活,现在让我们一

10、起总结一下,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内容。出示多媒体图片,展示问题,学生完成,教师展示答案。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答案:1 他们的饭桌上会有米饭、猪肉、狗肉、牛肉。2 他们使用的工具是骨耜和磨制石器。3 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4 他们的手工制品有陶器、玉器、乐器骨哨、象牙雕刻、骨制品和漆制品。学生完成后,让学生交流展示答案,老师再出示正确答案并加以强调。【课堂小结】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作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印证了中国新石器时

11、代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为中国步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六、板书设计第3课 远古的传说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2 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3 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难点:1 炎黄联盟要了解华夏族的形成,明确中华民族的发展,炎黄子孙的由来。2 禅让制三、教学过程【讲授新课】炎黄联盟幻灯片展示问题:读课本第一目

12、“炎黄联盟”部分内容,结合材料和你所搜集到的资料讲述历史故事。生1:阪泉之战。炎帝和黄帝原来都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后来两大部落又都向中原发展。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爆发了阪泉之战。经过三场恶战,黄帝最后取得胜利。战败的炎帝表示愿意服从黄帝的领导,黄、炎部落结成联盟。生2:涿鹿之战。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为联盟后,实力更加强大。后来,蚩尤带领他的部落不断向西发展,对炎黄联盟造成威胁,黄帝率领各部落的人,与蚩尤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的原野上,蚩尤战败被杀。炎黄联盟得到更大发展。生3:是不是因为黄帝,后来的国家统治者才叫皇帝呢?师:从字形来看是否相同呢?生:不相同,

13、这里的黄帝是轩辕氏,并不是后来的皇帝。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师:炎帝黄帝之所以被称为人文始祖,更是因为他们是华夏文明的始祖。请结合课本说一说,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哪些发明?生1: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传说炎帝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生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师:以上所提到的这些发明都是他们本人发明的么?生1:我认为即使是他们发明的,也是受了谁的启发,而且是在一些先民们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生2:课本上说黄帝

14、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为什么要单独说呢?所以,我认为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生3:上节课提到了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已有干栏式建筑,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已经会建筑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他们都会制造陶器,会种植粮食作物。这个时间跨度很大,所以我觉得应该是传说,实际上是先民们共同发明创造的。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项发明都是许多人长期实践的结果,不可能是个别人的功劳。师:同学们讨论都很热烈,我们先放下这个问题,轻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尧舜禹的禅让师: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因黄

15、河泛滥,三个部落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大禹具有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六、板书设计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禅让制”向“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知道早期国家的产生。 2 用列表格的方式,概述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概况(包括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 3 了解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三、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晚期,随着禹的势力的不断扩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一)寻足迹:看国家产生 师:阅读第4课的前两段内容,看完后同学们讨论一下,回答几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