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评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3224448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测评(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五一期间,小明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70万20万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半坡人遗址D 河姆渡人遗址2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的远古居民是( )元谋人 北京人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A B C D 3 老师在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下面几幅图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2、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4 “涿鹿茫茫白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祠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诗句描写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一次战争,其交战双方是( )A 黄帝、蚩尤对炎帝B 黄帝、炎帝对蚩尤C 蚩尤、炎帝对黄帝D 黄帝、大禹对炎帝5 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A 黄帝B 禹C 舜D 启6 “以酒为池尽作乐,炮烙之刑极淫威。”这副对联描绘的是商朝最后一位君王的暴政,他是( )A 桀B 纣C 汤D 周武王7 诗经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中央集

3、权制8 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 甲骨文B 司母戊鼎C 兵马俑D 敦煌莫高窟9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的文字的造字方法是( )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10 我国的历史学家一般通过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来研究历史,你能否告诉历史学家下面哪段的历史能通过文献进行研究( )A 黄帝B 尧舜禹C 夏朝D 商朝11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 西周、春秋B 春秋、战国C 西周、东周D 东周、战国12 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变化的是( )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 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铁农具

4、的出现和推广 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A B C D 13 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长城14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 小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 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 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 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15 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牧野之战 盘庚迁殷 商鞅变法 平王东迁A B C D 16 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 )A “道之以德,

5、齐之以礼”B “无为而治”C “民贵君轻”D “法治”17 秦朝开始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制的本质是( )A 皇权专制B 任免官吏C 思想控制D 言即法律18 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A 实行分封制B 建立县制C 确立行省制D 推行郡国并行制19 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框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A 加强文化控制B 加强经济管理C 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 巩固国家统一20 下列关于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6、B 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C 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政权D 发生于秦始皇在位时期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 小马同学是一位诗歌爱好者,下面是他写的一首关于夏、商、西周三代的诗歌,但是其中有五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加以改正。你秉承着远古的神话传说,在无纸的时代,我从甲骨与铁器上读你,依旧璀璨。远古的英魂逝去,家天下,从禹开始,延续几千年,历史之河,越发明晰。商纣迁都于殷,文王千里征伐,在昙花一现后,都成为朝代衰败前的注脚。于是,在厉王烽火戏诸侯中,我们开始流传,祸水红颜。我们一次次,从无声的尸骨与陪葬品中,解读出信息,连缀成了夏商周。(1)错误: ;改正: 。(

7、2分) (2)错误: ;改正: 。(2分) (3)错误: ;改正: 。(2分) (4)错误: ;改正: 。(2分) (5)错误: ;改正: 。(2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材料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材料三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材料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说的?生活在什么时代?用一句话来评价此人。(4分)(2)材料二是谁的名言?请举出他的一项思想主张。(2分)(3)材料三是韩非说的,他的什么理论后来被秦始皇所采用?(2分)(4)材料四是谁的名言?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8、2分)23 小虎同学在一本课外书籍中看到了下列两段材料:材料一 咸阳人李良20岁时去南方,由于各诸侯国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不一样,一路上给他带来很多不便。材料二 李良40岁时又去南方,这次一路上他发现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一样了,战争也基本平息,旅途方便多了。请你根据上述两段材料做出推断:(1)李良20岁时中国处于 时期,请写出这个时期的两个著名的战役名称。这种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的局面结束是在 年。(4分) (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是秦国统一了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纷争局面。(3分)(3)李良40岁时中国处于 时期。(1分) (4

9、)李良40岁时中国各地通用的文字是 。(1分) (5)李良40岁时全国通用货币的标准样式是下图中的 。(1分) 24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1)图1和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在图2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2分)(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有哪些?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有哪些?(各答出一点即可)(2分)(3)春秋时期,谁提出了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代表?(2分)(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

10、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两个事例。(2分)(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2分)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B 2 D 元谋人和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使用的是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故选D项。3 D 观察图片并结合文字提示“黄河”“半地穴”“粟”等信息,可以判断该文化遗址是半坡遗址。4 B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涿鹿”“轩辕”“破蚩尤”“四五千年前”等,可判断这是发生在炎帝和黄帝组成的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涿鹿之战。5 B 6 B7 B 题干材料的含义是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

11、之内,皆是王臣。联系所学知识,周天子把京畿以外的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宗亲、功臣,建立诸侯国。诸侯听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赋,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可知选B项。8 B A项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C项属于雕塑方面的成就,D项属于建筑和艺术方面的代表,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9 A10 D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11 C 12 B 13 A14 A 商鞅变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所以A项不符合史实。15 C 16 B17 A 解答

12、本题时,需注意题干中材料的含义:天下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取决于皇帝的决断,即皇权专制。故选A项。18 B19 D 题干中的图示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的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对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故选D项。20 A二、非选择题21 答案 (1)铁器上 青铜器上(2)从禹开始 从启开始(3)商纣迁都 盘庚迁都(4)文王千里征伐 武王千里征伐(5)厉王烽火戏诸侯 幽王烽火戏诸侯22 参考答案 (1)儒家学派。春秋后期。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孟子。“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任选一个即可)(3)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的封建国家理论。(4)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23 参考答案 (1)战国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任答两项) 公元前221(2)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六国之间的不团结和策略失误;秦国人才多;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3)秦朝(4)小篆(5)C24 参考答案 (1)河姆渡原始居民。(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言之有理即可)(3)老子。道家。(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符合题意的任意两个事例即可)(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