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3222360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6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9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9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9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9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 篇一: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

2、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

3、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4、。 7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

5、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9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10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主要成就:推动了左翼

6、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 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11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会刊新诗歌。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12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

7、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13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14文协: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

8、物。 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15孤岛文学: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 16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17九叶诗派: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

9、。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18战国策派: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第二章鲁迅 1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

10、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了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2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

11、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

12、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 3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这些描写,

13、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4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

14、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

15、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 5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 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