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调解典型材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218037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人民调解典型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县人民调解典型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县人民调解典型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县人民调解典型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县人民调解典型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人民调解典型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人民调解典型材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人民调解典型材料当前,县正经历着旧城改造、新城扩建、征地拆迁和峡江水利枢纽移民安置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矛盾纠纷进入多发期和凸显期。为此,我县在人民调解工作上从今年开始树立“职能更强、机制更活、作用更大、效果更好”的思路,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积极稳妥地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为全县维稳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也获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据统计,一年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广大人民调解员g共排查、受理各类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纠纷4512件,参与调解案件4512件,调解成功4332件,调解成功率在96%以上,防止群体性上访18起220余人次,防止群体性械斗6起46人次,

2、防止民转刑23起60余人次。基本做到了矛盾纠纷不上交,没有1起民间纠纷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发生。 - 建立健全,组织队伍夯基石。一是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近年来,我县致力于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先后组建了11个乡(镇)调委会,90个村(居)委调委会,900余个村小组调解工作站,8个企业调委会,1个县级医患纠纷调处中心,11个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站,1支“五老”护路调解队和1支“百名调解能手”特色队伍等。聘请了调解员达2600余名,调解信息员 1800余名,法制宣传员 1000余名,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工作网络、信息反馈网络和法制宣传网络。二是健全了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我县逐步

3、建全了人员培训、干部例会、纠纷排查、大案会诊和社情报告等5项工作制度。一年来,全县培训调解人员XX余名,召开乡镇调解干部例会4次(1次/季度),集中进行大范围的纠纷排查 12次(1次/月),查出各类纠纷苗头500余起,大案会诊13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县司法局以往实行的“队伍年度培训规划”在今年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推广。5月15日,县司法局组织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和90名村(居)调解主任在县委党校举办了医患纠纷的认定与处置讲座;8月份和9月份,砚溪镇和金江乡先后组织了基层调解干部参加了信访条例方面的知识培训;6月14至6月15县委、县政府举办了两期的全县村民小组长法制培训班,重点突出了农村

4、政策、法律法规,实用调解技能和村组工作方式方法等培训。通过大量的培训,既增强了队伍的法律意识,也提高了队伍的调解工作技能。 - 用好用活,激励措施促活力。一是在XX年落实了人民调解岗位津贴(16元/人、月)和大案补贴经费(200300元/件)两项补助,开辟了全市先河,在全省也是走在前列,这是我县在人民调解工作激励措施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也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高度重视;二是在XX年制定XX县村(居)委会调解主任工作目标考核意见(峡司基字【XX】1号),正式建立了严格的考核体系,根据工作实际表现核发调解岗位津贴和个案补贴经费,标志着我县对人民调解队伍正式纳入了有序管理;三是XX年7

5、月又正是启动了“调解员以案定补”的激励机制,同时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调解员以案定补”工作的通知(峡综治字【XX】6号)文件加以规范落实。紧密结合今年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实行化解重大矛盾纠纷与经济补助挂钩,每成功调解一起重大矛盾纠纷的奖励金额提升到500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切实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主动介入,由“让我调”向“我要调”转变;二是注重实效,由“以调为主”向“以调成为主”;三是提升质量,由“由简易调解为主”向“规范调解为主”转变。始终遵循“矛盾不上交,责任不推卸”的原则。 - 做大做强,医患调处谋新路。XX年6月成立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

6、员会以来,司法局每年参与调处的重大医患纠纷不下20例。今年,我县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共参与医患纠纷调解达26起,成功调处24起医患纠纷(签订调解协议书的有17起,达成口头协议的有7起),引导法院诉讼2件,基本做到了有求必调,在社会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县委、县政府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我局廖学艺同志将自己多年亲身经历过的真实纠纷提炼成鲜活的案例,不仅在市里和兄弟县(市)做过经验交流,还有幸代表全市在省里做过典型发言。为巩固并发展医患纠纷调处成果,继续本着“做大做强”的调处理念。今年5月,由县分管领导协同政法委、卫生局和司法局到XX市XX县、XX县等地就组建“医疗纠纷调处中心”机构建设进行实地考

7、察。并通过结合本县实际,6月份形成了一份符合县情的XX县关于组建医疗纠纷调处中心具体实施意见的报告(峡司字XX3号),将有关“指导思想、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纠纷调处、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六大部分制定了详细的规划设想,并积极筹备了整合“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和“医疗纠纷调处中心”三个组织机构建设的规划。但后因多处选址未果,县司法局另谋新路,进行腾笼换鸟,在县司法局二楼组建了“医疗纠纷调处中心”,并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坚持做到条件可以简陋,工作不能有折扣。 - 群策群力,“三调联动”显合力。近年,我县在大型、敏感矛盾纠纷上,特别注重发挥“三调联动”之合力,通过群策群力,联调联动,

8、为我县维稳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比如: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蒋沙移民安置房建设出现的大面积黑砖质量纠纷,总共涉及126户,损失惨重。当时,村民躁动情绪难平,网上攻击言辞犀利,省市领导密切关注。县委、县政府在矛盾调处处于内忧外患的处境下,当即启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司法局指导下的人民调解队伍和机关单位挂点下的行政调解队伍双管齐下,认真做好说服劝解、损失鉴定清算、财产保全和证据材料收集等大量前期工作。法援律师及时与法院做好衔接配合工作,启动司法调解程序,组织双方代表就民事赔偿进行谈判和协商。最终拟定方案由被告人杨某赔付蒋沙移民万元,个别损失特别惨重的移民户通过合法途径给予一定的困难救济。至此双方欣然接受

9、,此起轰动全县乃至影响全省的重大移民建房纠纷如期、如愿得以妥善解决,该案也成为最高人民法院“三调联动”的典型案例。还有,县集贸市场500多套房产、500多间店铺,县玉华名居300多套房产由于开发商经营不善,远离当地,导致工程无法竣工验收,购房户无法办理相关产权证明,购房户上访不断,政府在组织多次行政调解无果的情况下,责令县司法局发动人民调解妥善解决。县司法局接到任务后,立即组建调解专案组和法律顾问组,讨论研究后,由调解专案组负责开发商与购房户代表的斡旋和沟通工作,由法律顾问组负责申请法院启动确权裁定。1个月后,双方商榷自愿达成房款两清的做法,即开发商将公司的公章、财务专用章和法定代表人的私章交

10、给县律师事务所,委托县律师事务所清缴购房余款,实行房款清缴一户,法院确权一户,产权办理一户。至此,沉积在我县房地产开发市场上的多年顽疾矛盾得以圆满解决,有效营造了我县外商投资环境。 - 尽心尽职,服务政企辟新径。今年以来,我县在指导全县人民调解队伍服务政企的工作理念上产生了鲜明地转变,在始终围绕树立政府依法行政的公信力,养成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意愿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以工作介入的主动性触动政企,以工作赢取的实效性感染政企”,变被动性为主动性,变无所谓为有所谓,以有为争有位。比如: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上的XX县福民乡张公石村与邻县某村发生土地权属纠纷,导致水利枢纽附属工程建设无法正常施工,县政

11、府在听取多方意见后,责令司法局组建调解工作专职队伍参与谈判,在摸清详情、收集证据的基础上,向市政府提出走征地公告与登记补偿程序,不同意邻县某村提出的先确权后登记补偿的重复程序。后来,该建议被市政府采纳,并被争议双方接受,纠纷得到妥善解决,保证了工程建设如期顺利进行,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另外,县司法局还组织人民调解队伍积极参与了政府行政执法的多项工作,不仅直接参与了大量因执法过程中引发的矛盾纠纷,还为县政府制定巴邱镇与水边镇非法建房处置方案、治理非法采砂、淘金、采矿实施方案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为一些行政处罚案件的证据收集、程序完善等工作都做了很多努力。还有,XX县作为全市乃至全省

12、的汽车物流运输产业大县。县司法局不仅主动指派法律服务人员为物流企业提供法律顾问服务,还经常调派调解工作人员实地参与调处物流方面的纠纷和交通事故等问题,为物流企业和物流从业人员保驾护航。特别是在今年整治“两违”建筑、治理河道采砂淘金、土地征收、城市拆迁、移民搬迁等热点问题的重大决策和处理中,县司法局指导的人民调解队伍都充当了重要角色,也发挥了重要的高参作用。如今,人民调解工作已在企业老总XX县领导特别是县委书记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经常来电来访,招去座谈,充分体现了人民调解队伍的在政企领导和老总心中的价值和地位。实践证明,我县坚持贯彻运用的“五法”(三调联动、引导诉讼、法律援助、困难救助、说服教育)化解非正常上访,已成为人民调解工作亮点,在峡江大地绽放出新的魅力。真正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