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217969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AA】鱼我所欲也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AAA】鱼我所欲也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AAA】鱼我所欲也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AAA】鱼我所欲也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AAA】鱼我所欲也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AA】鱼我所欲也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AA】鱼我所欲也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 级: 九( ) 班 学案编号: 25主人姓名: 编写日期:20161111 组长签名: 课题:19、鱼我所欲也温馨寄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熟读并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疏通文意,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

2、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2、孟子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我能行:(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的作者是 ,名 ,字 ,是 时期的 家、 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 (人名) 的思想,与之并称为“ ”。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苟得(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尔( )不屑( ) 辟( ) 乡为身死( ) 所恶( )为宫室之美为之( )(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解释句中红色的字词并翻译全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3、,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

4、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二、合作学习展风采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呼尔而与之 ( )呼尔而与之 (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3翻译下列句子。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非独贤者

5、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三、巩固拓展我提升1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3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一豆羹。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熊掌,亦我所欲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4.解释加点的字词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第二课

6、时一、自主学习我能行1、用原文的句子回答(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课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2.请你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3.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二、合作学习展风采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2.简要分析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3.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相关的句子,品味分析。三、巩固拓展我提升1.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2.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3、文章第一段中用鱼比喻 _ _,用熊掌比喻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 _ _。文中还把_ _和_ _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_ _更宝贵的东西,就是_ _;也有比_ _更可怕的东西,即_。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选出与“所恶有甚于死者”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皆以美于徐公 D、生于忧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