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巴金《灯》教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212290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巴金《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8A版】巴金《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8A版】巴金《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8A版】巴金《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8A版】巴金《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巴金《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巴金《灯》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以“灯”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二)能力目标:把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风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寄寓文中的思想感情,即在抗战最艰苦时期唤起全国人民的希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灯”内涵升华过程。(二)难点:把握本文虚实结合,蕴含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思想感情。【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启发、点拨【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白杨礼赞,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托物具体实物白杨树言志抽象感情歌颂北

2、方人民坚强、力争上游的斗争精神。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托物言志的另一篇文章巴金灯。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意文章开篇作者的心情如何?(在文章中找出原话)老师点拨: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文章结尾,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老师点拨:文章结尾,作者看着这人间不灭的灯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作者起笔写“窒闷”感,收笔时却落在“微笑”上,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作者的心情有如此的转变?(带着此问题要求学生在书中划出有关“灯”的语句,然后试着给文章中所写的灯进行归纳分类)作者是依照什么思路来安排材料的?请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哪些灯?这些灯的作用?几处平房里射出的几点灯光(眼前)扫淡黑暗的颜色(温暖之灯)雪夜豆大的灯光(

3、回忆)给人指路(引路之灯)哈里希岛的长夜孤灯(联想)导航(亲情之灯)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眼睛(爱情之灯)桌上的油灯(回忆)鼓舞(生命之灯)可以看出,作者以“灯”为线索,展开回忆和联想,把现实的感受和一些故事串联起来表达中心。从作用上看,作者所写的灯光可以分成三类:能给人以温暧,明亮的灯;能给人指路的灯;能给人希望的生命之灯;三、象征手法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举例: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精神,故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

4、征。鸳鸯-爱情的象征龙-皇上最高权力鸽子-和平杨柳-别离兰花-纯洁牡丹-富贵梅花-坚强不屈“灯”的象征意义?(提示: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分析)(巴金写灯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极端困难的相持阶段,当时日军对我抗日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接二连三的“扫荡”,实行了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而国民党反动派在这时则掀起了第二次反动高潮,并且还阴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巴金在西南地区目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心情十分苦闷,后来在共产党的关怀帮助下,抗日救国的意志更加坚定,民族解放战争必胜的新年化作战斗的力量写下了鼓舞民众斗志的文章)老师点拨:只要有灯,就会有光明、温暖,给人指明方向,鼓舞人们前进,由此可知“灯

5、”“灯光”象征光明、希望。寄托作者对光明的赞美和向往,表明光明必将驱散黑暗,中国人民必将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托物言志托物具体实物灯象征希望、光明、信念言志抽象感情抗战胜利的信念,赞扬了中国共产党及看日民众的力量四、结束语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灯,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心中的这盏明灯,因为它是亲情和友爱的呼唤,是希望和理解的激励,是人生不懈地追求,是生命的支柱。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巴金老人的这句话:“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参照课文的写作手法,找一相关物,拟写一篇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字数不少于600字。七、教学反思(略)板书设计:教学目标

6、:1.了解灯光的特点,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2.理解实写的灯光和具有象征意义的灯光不同的内在含义及彼此间的关系。课时数:1.5课时。教学流程: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高声朗诵课文两遍。2.介绍作者:巴金;以及本文写作的大致背景。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现代著名作家。1923年,受“五四”新思想影响,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上海、南京求学。1927年至1928年旅居巴黎,创作并出版了其处女作灭亡。回国后陆续出版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和憩园等著名小说。此外还有散文集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夜的悲剧等。后,于1978年

7、起,陆续出版随想录。巴金于20XX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巴金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其散文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巴金散文常用象征手法,在其人生旅途中常喜欢用灯、火(心中之灯、火)象征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光明理想的追求。所谓象征,指的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象征实际是一种暗示。读者之所以能够通过想象和联想,接受作者的暗示,懂得作者是借此言彼,是因为作品中用来作为象征的具体形象,与作者所要表现的概念、思想、感情有某种相似、相近之处。巴金自己就谈到:“灯灯光主要的寓意是指光明,是指对光明的向往。”本文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本文写作于1942年

8、2月,其时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香港的时候,而中国国内的抗日战争也正处于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候,人民正蒙受着深重的苦难。当时日本侵略军气势汹汹,表面上不可一世。但实际上,它在中国战场上已经疲于奔命,陷入僵持。为了摆脱困境,它不惜孤注一掷,贸然发动太平洋战争。在太平洋战场上,在中国战场上,日本军国主义表现出了既疯狂又虚弱的两重性。因此,“正义的最后胜利”的信念,燃烧在人民的心中,光明与黑暗的决战必将到来。作者在散文中借“灯”这一极其普通的事物,寄托着自己对光明的赞美和向往,表明了光明必将驱散黑暗、中国人民必将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执著信念。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文。老师

9、在黑板上展示本文的结构:全文共13节,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作者从噩梦中惊醒,看到寒夜中的几点灯光;第二部分:48段。从眼前的灯光回忆起以前见过的灯光,赞美它们能给寒夜中的人们以勇气和温暖;第三部分:912段。由眼前的灯光联想到古代欧洲的两个传说和自己友人遇救的事情,说明灯光凝聚着爱心和温情,对生活的信念蕴藏在人们心中;第四部分:13段。坚信“灯光是不会灭的”,暗示抗日战争必将胜利。四个部分中,前两个部分侧重于写灯的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后两个部分侧重于写灯的象征意义,而以第8节为过渡。学生据此理解课文。4.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细腻曲折而层次清楚,如果能抓住关键性的词句(有关灯或者灯光的

10、关键性的词句)细加探究,就能把握住作者写作时思想感情的脉络。(见教材,上课讲解时注意板书一些关键词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理解。)5.说明本文丰富的象征意义。正如本文写到的那样,读者通过“灯”、“灯光”,可以联想到光和热、温暖和鼓舞、前进的方向、胜利的希望、精神的支柱、奋进的力量等等。在抗战最艰难的年代,自然就会由灯的光明使人产生抗战胜利的信念,而这种信念正是比吃饭生存更重要的精神力量。而且本文写到的还是“平房”里射出来的灯光或者海岛上的灯光,是普通的灯光,似可暗含着:对胜利的向往和信念,存在于民众之中。6.处理课后思考与练习。一教学目的1理清课文的思想脉络2了解灯的象征意义3学习散文运用象征手

11、法含蓄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二教学重点灯的象征意义;象征手法的运用。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课题。我们都读过白杨礼赞,都知道文章极力讴歌了白杨树坚韧朴实的优秀品质,但作者的意图并不在此,他歌颂的是党领导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农民正直朴实的品质和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运用的是什么手法?(象征)在同一历史时期,现代文学巨匠巴金也用这一手法写了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题目是灯。2作者简介巴金:中国现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巴金为笔名,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此外还有小说灭亡寒夜憩园。1982年,巴金获得了“但丁”文学奖。巴金既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又是一

12、位优秀的小说家。他的散文作品有很多,如海行杂记随想录等。3时代背景:灯是巴金在1942年2月写成的一篇散文。抗战以来,巴金与进步的文艺界人士,在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巴金在西南地区目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看到时时出现的险恶的政治形势,心情是苦闷和抑郁的。但他在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周恩来)的关怀帮助下,抗日救国的意志愈益坚定了;尽管环境艰苦危险,他始终未放下手中那支宣传抗日的笔,民族解放战争必胜的信念化作战斗的力量,写下了像灯这一类鼓舞民众斗志,抨击投降势力的文章。为适应斗争环境,灯采用的象征的手法,含蓄深沉的语句中充满了作者真挚的情感19

13、42年2月,巴金在桂林写下一篇有名的散文灯。那时,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连续扫荡我抗日根据地,气焰嚣张。国内的妥协势力重新抬头,悲观消沉的情绪日渐蔓延;再加上日本法西斯政府铤而走险触发了太平洋战争,更使一些人迷惘、恐慌。巴金在共产党的教育下,对抗战必胜的信念始终是坚定的,他自觉地投入战斗,秉笔为文,用特有的战斗方式鞭挞亡国论的鼓吹者,用火一般的热情感染、激励国统区的民众。灯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成的。在我们全文朗读这篇文章之前,先听听作者当时的心声吧:“这些天里,笼罩在太平洋上的暗云紧紧地压住我的心,一定是它做了火种。我听够了叹息和疑虑的询问,我看够了报纸上可怕的标题。我的心反抗着,我

14、的信念坚执着。我怀疑过将来么?我相信恶势力的胜利么?我愿意在侵略者下面低头么?不,这不可能。我的心始终在反抗。因此它燃烧起来了。”4作者起笔写“窒闷”感,收笔时却落在“微笑”上,在这一感情转换过程中既无他人诱导劝慰又无突发事件,作者究竟是靠什么力量完成这一感情转换的呢?灯是按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教师以板书形式展示学生回答的要点:眼前(灯)回忆(灯)联想(灯)眼前(灯)教师小结:作者正是以“灯”为线索,展开回忆和联想,将现实的感受和一些故事贯串起来,表达一个中心的。5第一部分(13段):从噩梦中惊醒,看到黑夜中的几点灯光(“眼前”)。第二部分(48段):从眼前的灯光引起回忆,赞美灯光给人以勇气和

15、温暖,指明行进方向(“回忆”切身的经历、体会)。第三部分(912段):讲述有关灯光的传说与友人的故事。进一步揭示灯光的象征意义(“联想”域外的传说、朋友的经历)。第四部分(13段):坚信“灯光是不会灭的”,完成了由“窒闷”到“微笑”的感情转变6文中都写到了哪些“灯”?能给人以温暖,明亮的灯给人指路的灯带给人希望的生命之灯7了解象征手法(多媒体)1什么是象征手法?使用象征手法应注意些什么问题?象征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形成散文的含蓄美。含蓄之美,是许多抒情类文学作品的共同特质,含蓄,富有暗示性,朦胧性和多义性,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8“灯”的象征意义?寄托作者对光明的赞美和向往,表明光明必将驱散黑暗,中国人民必将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执着信念。【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