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赤壁-教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211998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赤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8A版】赤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8A版】赤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A版】赤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赤壁-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课题: 赤壁 初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过程与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电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流程个性展示一、导入新课二、作者及背景简介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825907),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

2、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剌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后李杜”,人称“小杜”,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三、赤壁之战及赤壁简介: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赤壁,地名,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

3、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四、了解诗的内容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五、课文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

4、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2、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4、诗歌的主旨?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归纳小结教学反思【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