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说阅读之情节概括和手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06643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小说阅读之情节概括和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小说阅读之情节概括和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小说阅读之情节概括和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小说阅读之情节概括和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小说阅读之情节概括和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小说阅读之情节概括和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小说阅读之情节概括和手法(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凡是特色的,就是高考关注的!纵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这正是小说阅读的4大特色。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如何在读文中有意识、有技巧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4步骤”。小说阅读“4步法”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层次构思能决定一篇小说是否成功。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阅读小说,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理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概括每一自然段段意,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次,然后切分全文层次,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梳理。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认识人物的方法:(

2、1)认清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情况;(2)关注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如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因为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

3、活的理解、认识,分析社会环境就是要深入思考促使人物性格形成和影响人物言行思想的诸因素(如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文化礼俗等)的重要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分析自然环境,就是要侧重分析时令、气候、地理等因素对人物性格和思想行为的烘托作用。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小说的主题是蕴藏于作品的形象、情节、环境描写中的。所以考生在阅读小说、思考其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综合考虑后,主旨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具体把握主旨技巧在“题型突破(五)”中复习)“4步法”阅读示例阅读下面的

4、文字,完成14题。母亲陈玉兰母亲与父亲一次面也没有见过,就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当时年方二八的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已有了心上人,是同村的“放牛娃”,母亲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姥爷是专制的老古板,对于母亲的反抗,实行了“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方式逼母亲就范。也许实属无奈,因父亲答应给姥爷五块大洋,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父亲与母亲实在不般配,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父亲与母亲一个属相,是整整大一轮那个属相,也就是说长12岁。父亲年龄大些尚可,可身高偏偏与母亲不成比例,比母亲矮半头。父亲与母亲走在一起,像一个小屁孩儿跟在大人身后屁颠屁颠地跑着。母亲整天挂嘴边只

5、一句话: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母亲每当说这句话时,都会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狠,好像要把父亲撕巴撕巴炖着吃了才解气。这时,父亲并不焦恼,像一只做错事的小狗,蔫头耷脑龟缩身子,知趣地躲一边面壁反省去了。母亲这句话在说了两年多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是儿子。父亲的欢喜自不必说,一拍屁股转了三圈,咦,我当爹了。当把屁股拍疼了才想起给母亲沏碗红糖水喝。父亲一下给母亲煮了五十个鸡蛋,一个一个给母亲剥了,白嫩光滑颤动着,掰一小块放到嘴边吹吹,送到躺在床上满身疲惫、满脸淌汗的母亲嘴边说:张嘴,吃吧,补补身子。母亲倒高兴不起来,只皱着眉头唉声叹气。因那年小二黑结婚演得正浓。母亲的“放牛娃

6、”在她被逼嫁时,一气之下跑出去当了八路军,当上排长的他风风光光回来找母亲。母亲流着泪端详着自己的儿子,还不到百天,躺在床上,踢蹬着小手小脚,瞅着母亲咧嘴笑得甜甜的。排长摸摸他的下巴,他竟然“咯咯”地笑出声来。母亲明白把儿子抱走会要了父亲的命。把儿子留下,会要了儿子的命。母亲抽泣着对排长说:我不能用两条人命换我的幸福。与排长依依惜别。那晚,母亲与父亲无缘无故大吵大闹,搅得地动天惊,寻死觅活地折腾。父亲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只蹲在炕沿低头抽闷烟。父亲听见母亲翻来覆去就那一句话: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当然,母亲用手指着父亲鼻尖数落这个动作是少不了的。母亲嘴里唠

7、叨着这句话,给父亲生了五个孩子,而且一茬儿是儿子。困难时期,父亲拉煤车,即把煤厂的煤块给人送到家里。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人养活,父亲早早累弯了腰。母亲从来不吃干的只喝稀粥。母亲每天给五只虎两顿饭,山药面、高粱面、荞麦面掺和着改着花样做着吃,逢年过节,才用玉米面改善生活,白面全部给了父亲吃。母亲养了五只下蛋的老母鸡,每天必定给父亲煮五个鸡蛋。母亲一边给父亲剥鸡蛋皮,嘴里一边数落:“吃饱了,身子骨才结实,才有劲拉车,一家子人靠你养活呢。唉,我怎么跟了你,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咧嘴憨笑,仿佛母亲夸他一般。每年的麦收时节,母亲便趁着夜黑偷偷到城外的农村捡麦穗,回来

8、用碾子碾成白面,给父亲烙白面饼。烙饼卷鸡蛋,是父亲最爱吃的。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吵着向母亲要。可母亲只能让他们享受用白面皮裹了山药面烙的两面饼,鸡蛋也是掺了许多葱花摊成的。今年春节,母亲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竟晕倒了。当母亲醒来,发觉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父亲坐在床边的陪床椅上,正紧张地攥住她的手难过得发抖。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母亲这才发现父亲已是九十岁的高龄了,眼睛便湿润起来,轻声问父亲:“你说如果有来生,咱俩还能做夫妻吗?”父亲愣愣地反应了半天,才展开满脸的核桃纹,神秘笑笑:不一定喽,如果下辈子我托生个有钱人,就去找你,让你好好地跟我享清福。如果还是这

9、么穷,我就帮你找一个有钱的人家。我呢,就在你家附近,远远地看着你,只要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母亲不解地问道:“你在我家附近干什么?”父亲认真地说:“不干什么,就就是想当那个排长。”母亲一下子愣住了,眼前这个男人,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只依恋着那位排长,却默默爱了自己一生,眼泪如泉涌般汩汩涌出,母亲说:“咱俩来生还做夫妻,好吗?”母亲第一次让父亲把她紧紧搂在怀里。(有删改)高效读文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全文共17个自然段:(1)开端(第段):母亲被姥爷逼迫嫁给了父亲。(2)发展(第段):写父亲的矮小、年老与母亲的美丽、出众不般配,母亲怨恨父亲母亲为了孩子和父亲,放弃追求个人幸福的机会选取典型的生活

10、片段(把白面留给父亲吃、每天给父亲煮五个鸡蛋、捡麦穗给父亲烙白面饼),表现母亲的善良、勤劳和对父亲的爱。(3)高潮(第段):叙写年迈的父母,提起当年的问题时的细节,凸显了人物形象,赞颂了父母之间的爱,揭示了主旨。(4)结局(第段):父母间的理解和内心深沉伟大的爱。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这篇小说重点刻画了母亲和父亲两个人物,母亲是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父亲这一形象对母亲形象的塑造起到烘托作用。(1)从第段对比叙写母亲和父亲外貌,可以看出母亲的美丽、聪明、正直和父亲的年老的形象特点。(2)第段从母亲放弃跟随“排长”去追求个人幸福的机会,可以看出母亲识大体顾大局、善良、直率的性格特点。(3)第

11、段和第段写父亲在遇到母亲吵闹时,并不焦恼,而是默默忍受,表现了父亲的温和、质朴和对母亲真挚的爱。(4)第段从母亲看到父亲为养家而不辞辛苦地劳动,她特地把白面留给父亲吃,坚持每天给父亲煮五个鸡蛋,利用夜晚捡麦穗,碾成面粉,给父亲烙白面饼,可以看出母亲的明事理、关爱丈夫、勤劳的形象特点。从父亲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人,早早累弯了腰,可以看出父亲的勤劳、有责任感。(5)从到了八九十岁的父母,重新问起那个问题时二人的对话描写,表现了父母间的真挚的爱。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1)社会环境从“那年小二黑结婚演得正浓”“困难时期,父亲拉煤车,即把煤厂的煤块给人送到家里。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

12、人养活”“逢年过节,才用玉米面改善生活”,这是人物生存的时代环境,反映出当时正处于解放时期,人民还处在寻求温饱的艰难困苦生活阶段,婚姻上虽然得到解放,能够追求自由幸福,但是老一辈还因循守旧,思想不开放,对子女婚姻讲究媒妁之言,甚至包办现象还很严重。(2)自然环境从“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中太阳“向天边垂落”暗示父亲年事已高,“暖暖地”“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又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暗示了母亲此时的心理变化,也引出了下文父亲与母亲真情流露这一情节。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母亲与父亲不离不弃、相互体谅和理解、艰苦生活的一生,展现了母亲日久生情的

13、婚姻,也是亿万个善良的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通过父亲和母亲普通的家庭生活,概括了很多中国人的家庭、婚姻的生活真相和情感真相,触及了人性的深层内涵和爱情的真谛。精准答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A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因父亲的五块大洋,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B“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一句正面描写母亲的出众,为后文写母亲心中委屈进而反抗做了铺垫。C排长回来找母亲,母亲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为了丈夫,为了儿子,最终决定留下,隐忍度日,这显示出母亲的伟大。D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如“牛不喝

14、水强按头”“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等,与人物身份相符,也反映出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命题点:鉴赏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考查点涵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主题等多个方面。解析:选BA项,“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错误,母亲并不软弱,她“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极力反抗过;“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这样做实属无奈,并非真的“无情”;C项,“隐忍度日”说法不准确;D项,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并不是想反映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2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命题点:概括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对应“高效读文”第二步中的“人物”。解题提示:答题时要找到小说中关于父亲的描写

15、,把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是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侧面描写主要是用其他人物进行烘托或对比,有时还有环境的烘托,进而从中分析出答案。答案的表述方式一般为“形象特点具体的事例”,事例只要能证明形象特点就可以。注意分条作答,各条之间不要相互包含。答: 答案:温和、质朴:母亲发脾气时父亲并不焦恼,自己当爹,高兴得拍屁股。勤劳、有责任感:全家靠父亲一个人养活,他辛勤工作,早早累弯了腰。爱得无怨无悔:默默爱了不爱自己的人一生。3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命题点: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对应“高效读文”第三步中的“环境”。解题提示: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画线语句的内容,然后分析其和上下文的关系,及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凸显文章主旨等方面的作用。画线语句为环境(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