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读《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205071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工干部读《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组工干部读《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组工干部读《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组工干部读《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工干部读《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工干部读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梁家河,XX市XX县XX镇的一个行政村,这个过去极其贫困封闭的黄土高坡,却“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是一代领袖治国理政思想的发源地。XX年仲冬,我有幸带领XX省苏陕挂职干部去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培训。第一次身临梁家河,那里已经不再是寻常的窑洞,每个窑洞都蕴藏着生动的故事,每寸土地都浸润着领袖的汗水。在参观学习中,我也有更深的感悟和触动。15岁的京城娃娃,初入窑洞、心入群众,靠的是啥一种扎根基层的情怀。那时的从京城来到小山沟,各方面条件反差都很大,但他最终适应了“五关”,在梁家河一呆就是7年。他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一种为老百姓做实事的民本情怀。有了这份情怀,什么苦都能吃、什么

2、罪都能受?我们要像习近平同志那样,无论面对多大挑战、多大压力,都初心永驻;无论走多远,都不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无论走到哪里去,心中都有“梁家河”!200斤麦子,夏天10里山路一口气走完,苦干实干敢干拼命干,为了啥?苦难中磨砺前行的顽强意志。在梁家河,淤地坝、沼气池、水井等这些“过时东西”,如果你不仔细观察、细心思考,或许你认为眼前的一切都习以为常,甚至觉得有些不合时宜。但重回那个时代的那个山村,看看习近平所作所为,你就会肃然起敬。那些为人民干的实事正是印证了那个“干活从不撒尖儿”的好后生,那个带领村民打淤地坝、办沼气的好支书。我深深体会到,习近平面对困难时,是实实在在地“干”,以干克难,梁家河

3、也是“实干兴邦”的一个缩影。当前,有的党员干部面对困难裹足不前,甚至说一套做一套,嘴上句句是马列主义,行动处处是形式主义。所以,一定要像习近平那样,坚持人民为上、事业为上,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踏实肯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7年弹指一挥间,从初入群众到相信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以至于数年不变,图个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行走在梁家河的乡村间,看看乡亲们当年送别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时的照片和习近平返回梁家河时与乡亲们打成一片的感人情景,内心翻腾着别样的情思!试想,如果没有真情实感的付出,没有虚心待人的态度,没有练就说

4、群众话的本领,群众怎么会和他有真情流露!回顾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提到最多的就是人民群众,基层调研接触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决策部署中关注最多的还是人民群众,这与他在梁家河融入群众、扎根群众是一脉相承的。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为人民做实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标注的是“梁家河”的底色,折射的是“梁家河”的情怀。作为组工干部,就像习近平那样,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期的群众路线,多记“东家的人、西家的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同全国人民一道,战胜贫穷,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