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精选题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00392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差数列精选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等差数列精选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等差数列精选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等差数列精选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等差数列精选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差数列精选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差数列精选题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差数列精选题目-2017年10月一基本量法1.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数列的公差为_.2.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3.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数列的公差为_.4. 在等差数列中,则_.5. 在数列中,前项和,其中为常数,则_.6. 在等差数列中,则_.7在等差数列,中,若,则_.8. 在等差数列中,公差为正数,若,则_.9.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_.10.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_.11.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的值为_.12. 在1和81之间插入3个实数,使它们与这两个数组成等差数列,则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为_.13. 若,两个等差数列与的公差分别为,则的值为_.14

2、. 在等差数列中,那么关于的方程:的实根情况为_.二性质:若,则(等差中项)1. 已知在等差数列中,则数列的公差为_.2. 已知在等差数列中,则_.3. 已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且,则公差为_.4. 已知在等差数列中,则_.5. 已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_.6. 已知在等差数列中,则_.7. 已知在等差数列中,首项,公差不为0,若,则_.8. 已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则_.9. 已知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中,则_.10. 已知在等差数列中,公差不为0,且,若,则的值为_.11. 已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是方程的两个根,则_.12. 已知在等差数列中,则_.13. 已知在等差数列中

3、,则_.14. 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满足,若,点为直线外一点,则_.三性质:;1.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是函数的两个零点,则数列的前项和为_.2. 在等差数列中,为其前项和,若,则_.3. 已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_.4. 已知函数的图像关于对称,且在上单调,若等差数列的公差不为,且,则数列的前项和为_.5. 已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_.6. 已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_.7. 已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_.8. 已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_.9. 已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_.10. 若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的前9项和为81,则_.11.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数列的

4、前项和为_.12. 在各项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中,若,则_.四性质:成等差数列1.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值为_.2.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3.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4.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5. 在等差数列中,则此数列前项和等于_.6. 在等差数列中,前四项之和为20,最后四项之和为60,前项之和是100,则项数_.7.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值为_.五前项和的最值问题1.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当取最小值时,_.2.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当取最大值时,_.3. 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则当_时,数列的前项和最大.4. 已

5、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使数列的前项和最大的正整数的值为_.5.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点与点都在斜率为的直线上,则使取得最大值的的值为_.6.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使成立的正整数的最小值是_.7.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最大值为_.8.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序号为_.(1)此数列的公差; (2)一定小于;(3)是各项中最大的一项; (4)一定是中的最大值9.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则中最大的项为_.10. 已知等差数列满足:,且它的前项和有最大值,则当取到最小正值时,_.11. 已知等差数列满足,且数列的前项和

6、有最大值,那么当取到最小正值时,_.12. 已知等差数列满足首项,则使前项和成立的最大正整数的值为_.13.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当其前项和时的最大值是_.六两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之比1.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2.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3. 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4.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_.5.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_.6.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使得为整数的正整数的个数为_.7.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_.8.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_.9. 等差数列,的前项

7、和分别为,若,设点是直线外一点,点是直线上一点,且,则实数的值为_.七性质:数列为等差数列1.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2.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3.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公差为,若,则_.4.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5.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6.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为常数),则_.7.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公差为,若,则的最小值为_.8.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最小值为_.9.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对任意,都有,则 的最小值为_.八,相关性质1. 在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所有奇数项的和为175,所有偶

8、数项的和为150,则这个数列共有_项.2.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的前20项中,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的差为_.3. 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项数是偶数,所有奇数项之和为15,所有偶数项之和为25,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_.4. 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_.5. 一个项数为偶数的等差数列,其奇数项之和为24,偶数项之和为30,最后一项比第一项大,则最后一项为_.6.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10项中,项数为奇数的各项之和为125,项数为偶数的各项之和为15,则首项_,公差_.7. 等差数列中,公差为,且,则_.九对称设项问题1. 已知5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5,

9、平方和为,则这5个数为_.2. 已知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26,中间两项的积为40,则这四个数为_.3. 设数列是单调递减的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28,则_.4.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形恰好组成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_.5.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最大角的正弦值为,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6.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五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

10、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这个问题中,甲所得为_钱.7. 已知一等差数列的前四项的和为124,后四项的和为156,又各项和为210,则此等差数列共有_项.十裂项相消法求和1.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其前项和 _.2. 已知数列1,则其前项和_.3.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记数列的前项和为,则_.4.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其前项和_.5.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_.6.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数列的前2016项和为_.7. 数列满足,对任意的都有,则_.8. 设数列满足对任意的,满足,且,则数列的前项和为_.9.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点在直线上,

11、则_.10. 已知函数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若数列的前项和为,则的值为_.11.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首项为,公差为,若直线与圆的两个交点关于直线对称,则数列的前10项和为_.12. 定义为个正数的“均倒数”,若已知数列的前项和的“均倒数”为,又,则数列的前9项和为_.13. 已知数列满足:,则数列的前项和为_.14. 已知函数的图象过点,令,记的前项和为,则 _.十一倒序相加法求和1. _.2. _.3.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4项之和为26,末4项之和为110,所有项之和,则_.4. 已知,则_.5. 已知,则_.6. 已知,是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线段中点的横坐标是(1)求证:点的纵

12、坐标是定值;(2)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求数列的前项和十二优秀传统文化1.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张邱建算经有“分钱问题”:今有与人钱,初一人与三钱,次一人与四钱,次一人与五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与讫,还敛聚与均分之,人得一百钱,问人几何?意思是:将钱分给若干人,第一人给三钱,第二人给四钱,第三人给五钱,以此类推,每人比前一人多给一钱,分完后,再把钱收回平均分给各人,结果每人分得100钱,问有多少人?则题中的人数是_.2.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一部数学专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女子善织,日增等尺,七日织二十八尺,第二日、第五日、第八日所织之和为十五尺,则第九日所织尺数为_.3. 张邱建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数学著作,书中系统的介绍了等差数列,同类结果在三百多年后的印度才首次出现,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大意为:某女子善于织布,后一天比前一天织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