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法 - 教育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99010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野调查法 - 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田野调查法 - 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田野调查法 - 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田野调查法 - 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田野调查法 - 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野调查法 - 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野调查法 - 教育学(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田野调查法,辽宁师范大学,人类学概论,2,什么是田野工作,田野工作,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直接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 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确立了规范的田野工作方法。 功能学派的田野工作方法有如下几个要点: 1强调整体论; 2时间上要求一年以上的周期; 3空间上限制在一个社区,一般是一个村庄; 4技巧上要求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 5理论概括上要求由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的理论。,第一节 进入田野调查地点,进入田野的方式 预料困难,一、进入田野的方式,(一)进入方式 1. 通过正式行政体制自上而下进入 2. 通过非正式的渠道进入,(

2、二)进入角色 就是研究者进入研究对象所在社会时启用的角色或身份。 比如朋友、家族成员。,二、进入田野前的准备 (一)准备田野调查必需品 个人生活用品 人类学调查所需物品 (二)生存问题 (三)生活问题 (四)知识准备 (五)文化禁忌,人类学概论,7,田野三角,第二节 田野调查具体方法,调查对象的具体抽样策略,1、滚雪球或链锁式抽样 这是一种用来选择知情人或决定个案的操作方式。 2、机遇式抽样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抽样。 3、目的性抽样 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对研究现象进行随机抽样。 4、方便抽样 由于受到当地实际情况的限制,抽样只能随研究者自己的方便进行。 5、综合式抽样 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结合

3、使用上面不同的抽样策略选择研究对象。,人类学概论,9,1、参与观察法 观察是借助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周围环境有意识的感知。 参与型观察: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一起生活、工作,在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看他们的言行。 非参与型观察:不要求研究者直接进入被研究者的日常活动。观察者通常置身于被观察的世界之外,作为旁观者了解事情的发展动态。,参与型观察适合如下情况:,1)当有关社会现象(如同性恋、吸毒、监狱生活等)很少被人所知时。相对其他研究方法,参与型观察(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隐蔽型)可以保证研究者比较顺利地进人研究现场,获得相对“真实”的信息,同时对当地人生活的打扰也比较少。但是,进行这种观察活

4、动的最大问题是违背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参与者志愿原则。,2)当研究者需要了解有关事情的连续性、关联性以及背景脉络时。在有的研究项目中这些方面的信息对回答研究的问题至关重要,研究者必须获得这方面的信息。 3)当研究者(以及一般公众)看到的“事实”与当事人所说的内容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或者“局外人”与“局内人”对向一事物的看法很不相同时。 4)当研究者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而且这些个案在时间上允许研究者进行一定时间的参与型观察时。通过参与型观察研究者可以将所研究的个案放到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情境之中,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行为互动关系获得较为直接、完整和全面的了解。,5)当对不

5、能够或不需要进行语言交流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时,比如,对婴儿或聋哑人进行研究时无法使用语言;对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之中的人们进行研究时(如汉族研究者对藏族人进行研究),双方的话言可能不通。在这种时候,参与型观察具有一定的优势,尽管语言的缺失使研究失去一个十分丰富的信息渠道。 6)当研究者希望发现新观点、建构自己的“扎根理论“时。 7)对其他研究方法起辅助作用,比如在访谈之前进行”一次预备性的观察,可以使访谈的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参与型观察不适合如下情况:,1)在面上就研究问题对研究对象进行大规模的宏观调查; 2)对过去的事情、外域社会现象以及隐秘的私人生活进行调查; 3)对当地人的思想观念、语词概念

6、和意义解释进行细密的探究; 4)对社会现象进行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 5)对社会现象进行因果分析。,观察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观察的问题 2、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的内容、对象、范围 观察的地点 观察的时刻、时间长度、次数 方式、手段 效度 伦理道德问题,3、设计观察提纲 谁? 什么? 何时? 何地? 如何? 为什么?,案例:“从中国的幼儿教育看中国社会变迁与全球化的关系”,1)有关谁的问题:这些家庭里各有多少人?他们是谁?家中有几个孩子?孩子多大年龄?父母、祖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孩子平时和谁一起玩? 2)有关什么的问题:孩子平时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品?玩什么玩具?看什么电视节目?读什么课外书

7、?家庭经济情况如何?孩子一个月有多少零花钱? 3)有关何时的问题:孩子什么时候穿新衣服?什么年龄玩什么玩具?什么时候上麦当劳?平均一个月去几次?家长在什么情况下给孩子零花钱? 4)有关何地的问题:孩子在哪里上学?在哪里娱乐?在哪里消费? 5)有关如何的问题:孩子是如何从事上述活动的?孩子的活动选择是如何作出来的?谁决定他们可以这么做而不能那么做?孩子自己有多大的自主权? 6)有关为什么的问题: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么做?家长对此有何看法?孩子自己呢?家长为什么要孩子这么做?他们有什么具体的考虑和长远的打算?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观察的记录方式,实地观察记录,叙兹曼和斯特劳斯提出的现

8、场记录格式,他们将现场观察笔录分成四个部分: 1)“实地笔记”专门用来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 2)“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 3)“方法笔记”,记录观察者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4)“理论笔记”,用于记录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的初步理论分析。 他们的四分法实际是将我上面所说的两分法中的第二部分“研究者个人的思考”(观察者的解释和疑问)进一步分成了三个部分:个人感受、力法反思、理论思考。,人类学概论,20,2、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是指对当地人的深度采访过程。 个人生活史,(一)访谈的类型,1、封闭型访谈 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按照自己事

9、先设计好了的,具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卷进行访谈。 2、开放型访谈 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研究者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3、半开放型访谈 研究者对访谈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同时也允许受访者的积极参与。,(二)访谈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 尽量以受访者方便为主。 2、协商有关事宜 一般来说,访谈者在开始之前就应该向受访者介绍自己和自己的课题,并且就语言的使用、交谈规则、自愿原则、保密原则和录音等问题与对方进行协商。 3、设计访谈提纲 应该是粗线条的,列出访谈者认为在访谈中应该了解的主要问题和应该覆盖的内容范围。,(三)其他注意事项,1、访谈记录的方式 内容型记录:记

10、的是受访者在访谈中所说的内容,这种记录在无法录音的情况下尤其重要。 观察型记录:记下的是访谈者看到的东西,如访谈的场地和周围的环境、受访者的衣着和神情等。 方法型记录:记的是访谈者自己使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受访者、访谈过程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 内省型记录:记下的是访谈者个人因素对访谈的影响,如性别、年龄、职业、相貌、衣着、言谈举止、态度等。 2、访谈中的非言语行为 3、访谈中的收尾工作,(四)访谈中的提问,1、提问的基本原则 2、访谈问题的类型 (1)开放型与封闭型问题 你对学校有什么感觉? 你喜欢上学吗?为什么喜欢?学校里什么事情你最喜欢?能多告诉我一些关于你们学校的事情吗? (2)具体型

11、和抽象型问题 (3)清晰型和含混型问题 3、访谈过程中的追问 4、访谈问题间的内在联系,(五)访谈中的倾听,1、听的方式 行为层面上的听 认知层面上的听 情感层面上的听 2、听的基本原则 不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 容忍沉默,(六)访谈中的回应,1、回应的类型及功能 认可 重复、重组和总结 自我暴露 鼓励对方 2、应该避免的回应方式 论说型回应 评价型回应 3、回应的时机,个人生活史,生活史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报道人进行深度访谈,将报道人个人全部或部分的生活以口语或书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回顾式叙述。 这种生活史的叙述可能是报道人的早期经历,也可能是着重于报道人当下的生活 个人生活史研究可以用以描述当事人

12、如何处理事件,从中了解当地人的生活经验,并用当事人的观点去诠释这些经验 个人生活史并非只是孤立、零星的个人记忆,而是“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情景里,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和经历,生活史的研究被认为应符合以下七个标准: (1)应从文化序列上研究个案; (2)个人的行为应视为与社会有关; (3)个案的家庭应顺从文化的功能研究,团体的生活方式则从个别人身上研究; (4)应具体说明将有关资料转变成为社会行为的方法; (5)强调从孩提至成年的连续相关性; (6)应研究社会情境,以便发现社会压力、社会参与的种类和程度; (7)将生活史材料加以组织和概念化,人类学概论,30,3、直接体验法 在参

13、与观察与深度访谈中,贯穿着直接体验,或者可以说直接体验包含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然而,这里所说的直接体验还有另一层更重要的意义,即强调从身体活动意义上强调的“做”。,第三节 田野资料与整理,田野资料 资料整理原则,一、田野资料,(一)田野笔记 田野笔记(field notes)是指在访谈过程中或参与观察中当场记述下来或及时补充完善的资料,偏重当地人的观点。 田野笔记可以为日后撰写田野报告时提供每日的经验、实际状况及问题等资料。,田野资料类型: 访谈记录 对报道人的访谈、交谈所做的笔记或录音。有时对报道人的印象和现场场景的描述也记录在其中,同时,也包括录音记录的时间、地点、内容、录音对象基本情况的

14、详细记录。 观察记录 不仅包括人及其行为过程的观察记录,也包括关于实物的测绘记录,即对有关现场或物体的实地测量,或者建筑、工具、日用品的简图或描图等 拍摄记录 在田野现场,通过摄像、摄影等手段收集到的第一手影像资料,是田野调查资料中不可缺少的图像资料来源。在拍摄记录中,照相、摄像的地点、时间、被拍摄对象基本情况等应有详细的记录。,做田野笔记时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细致、忠于原貌原则。即田野记录尽可能事无巨细地用报道人的概念、术语、分类方式记录,便于今后的研究分析。 (2)快速、准确原则。尽可能在现场完全记录报道人所叙述的内容。实在记录不下时,力求使用准确反映报道人观点的关键词或借助录音

15、、录像等手段。,(3)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原则。录音、录像的目的,以及今后如何使用录音、录像等记录手段需取得报道人或当事人的同意。 (4)及时记录原则。对于田野资料,即使生病或有其他事故,当天获知的事实也应当天整理完毕,应该使记录每天的田野笔记成为日常工作之一。 (5)核对原则。田野记录资料需要反复进行前后对照和核实。,(二)田野日记 田野日记(field diary)是记录田野工作期间田野研究者自己的个人经历、想法、恐惧、迷惑、突破,以及在田野工作中的问题等内容。 它主要是对记录者在田野现场的看法、立场或心情进行描述。这些较为主观和感性的记录,日后可以直接转化成游记或

16、文学性的作品。 田野日记这种田野工作的内省性记录也可以促使研究者认真考虑个人偏见和感受及其对研究的影响,(三)田野成果形式 学术论文或论著,也可以是各种体裁的民族志,如田野杂记、旅行记、小说等,也可以同时包括录音带组合、照片组合或影视人类学片的系列民族志作品集 经常被要求的田野调查报告可以分为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三种,二、资料整理原则 取舍原则 关系原则 妥善保存原则,在毕业论文中的运用,复习思考题,1谈谈你对进入田野点的方式的理解。 2进入田野工作的调查者需要预料哪些可能的困难? 3什么是参与观察和观察参与? 4访谈的原则和技巧有哪些? 5何谓抽样法? 6说说谱系法在田野工作中的用处。 7生活史访谈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何在? 8田野资料整理应注意哪些原则问题?,推荐阅读书目,1 美摩尔根古代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2 英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北京:文物出版社,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