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心得体会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97112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心得体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心得体会摘要: 首先我们得了解何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关键词: 概念 华生 斯金纳 班杜拉 桑代克正文: 下面由我来浅谈一下我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下面听我来和大家说说。美国-心理学家-约

2、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谈到了华生我们就要再来看看另外几个名人的见解了。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 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

3、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班杜拉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1961年,他以学前儿童为对象进行了一个实验。首先让儿童看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他们自由活动。结果发现,儿童也学着成人榜样的动作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

4、家,较早地对动物及人类的学习、教学原理和学习迁移进行深入的研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1.学习的本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2.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尝试错误以形成联结的过程。3.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为学习的主要规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前的预备定势。当大家读到这,想必已经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了一定的见解和想法,那让我来说说我内心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行为主义,作为三大学习理论之一,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自然也有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我看来,可以提炼为刺激反应强化。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是来自环境的,反应是随之而来的有机反应他们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学

5、习得到的,而不是由已知的刺激所激发的行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直到现在,其本身还是具有借鉴意义:1,通过教学信息来刺激学生,检测学生的反应,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反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反应模式。2,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记忆,提高和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现在,有不少人认为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已经过时了落后了,觉得用行为理论知道教学就一定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是,我要说的是,即使是在现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有时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记忆英语单词、做操等等,只能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不过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过分强调老师的

6、主导地位和知识的传授而学习的任务就是接受消化和理解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学生成为了接受前人知识和老师讲授的存储器了,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习者,对于这学学习理论,要借鉴其有用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发现其缺陷和不足,不能照搬前人的经验。再谈谈我们学习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实它在我们学习中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第一,正强化,即某一行为如果带来使行为者感到愉快和满足的东西,如食物金钱赞誉爱慕行为者就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第二,负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会增加。即某一行为会消除使行为者感到不快和厌恶的东西,如消除噪声严寒酷热电击

7、责骂等,行为者也会趋向于重复该行为。第三,惩罚,即某一行为会带来使行为者不快的东西或者取消令行为者愉快的东西,行为者就会终止或避免该行为。简单来说,我来举几个例子让大家能够更直白的明白这些。如果有一个孩子他考的好,就给他奖励这就是在强化。要一个学生改掉他一直拥有的坏毛病这就是负强化。惩罚则是在一个孩子做错了一道一只错的题时,你要求他去把这道题抄上十遍。其实这些在我们每个学生学习经历中都会去经历,也影响着我们得整个学习生涯。那么我们看个案例,小明很想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上课问了一个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的问题,让老师感到反感从而当着全班面对他说:“不要吵,你这样会影响到其他同学!”那么我感觉这老师的

8、做法是相当的不正确的,这样会伤害到一个孩子无意的心,或许小明从此会变得冷漠,觉得不被大家都所重视,还在全班面前丢失了面子。如果一个真正优秀成功的老师,我觉得他会告诉小明,小明来这问题我们下了课一起讨论。看似都是一句话,态度不同,语气不同,但是两句话确实天壤之别,第二句话很好的让这个问题就也就过去了,老师也可以继续讲解下面他想回答的问题,当时也是其他同学所渴望了解的。小明也会举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重视,从而或许会更加认真的学习这个老师的课程。最后我觉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们中国现代教育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他与我们现代教育是不可分离的,我们需要的是如何明白其中对教育的好处,让他的利发挥到最大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能让我们得益。凡事也是有两面性的,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对他了解他的弊端,从而使得我们得到最好的帮助。参考文献: 超越自由与尊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行为艺术等相关书籍与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