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97070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岳阳市华容县治河中学 周东辉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师是传播文明的使者。因此,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劳动的特殊工具。教师要把书本知识,教学信息,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的要求传授个学生,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可见,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语言表达能力既是一种技能因素,又是一种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应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下面就从教学出发来谈谈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问题。 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上课主要凭语言表达来进行,因而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而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有以下四点作用。第

2、一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的媒介作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要表现是认识的间接性,即由教师通过语言表达来把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就起着一种重要的中介作用。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系统地把握、透彻地理解书本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书本上比较“死”的书面语言转化成为学生易于接受,直观性强的教学语言,才能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勾画成一幅鲜明图案,是学生形成一个清晰地概念,从而顺利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 第二,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教师不仅用语言表达想学生传授知识,而且用富有表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所谓“以声

3、传情,以言动心”就是这个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恰如其氛地进行富有感情色彩的讲述,则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收到“以情悟文,以情感人”的效果;如能进行形象而逼真的描绘,辅之以轻重缓急的语调,则能使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龙活现则能把祖国的山川河流勾勒成一幅绚丽的彩色图案,让人饱览其风姿,饱享其思泽。这就无疑地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得到洗涤和陶冶。 第三,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的诱导作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一方面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所谓“

4、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就说明了教师语言表达力的重要诱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好,学生听起课来兴致盎然,津津有味,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不好,学生听得索然寡味,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势必不好。 第四,语言表达力在教学中的强化和内化作用。教师的语言表达力好,一方面可以激起自己讲话的兴趣,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力;另一方面,能成为学生竞相仿效的榜样,从而不断地把教师语言表达的特征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特点。所谓“耳濡目染,不学而会”,正形象地说明语言表达的作用。据心理学的观察资料表明,教师语言中常出现的语义和修饰的错误,往往是他的学生语言贫乏和

5、不正确的原因之一。这就说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对学生起着一种直接的内化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满足于告诉学生“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还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发音,如何正确地遣词造句,以及如何正确地掌握语法规则,以便学生在正确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既具有讲演式独白的特点,又具有平心静气地与人谈心的口头语言的色彩,具体而言有如下特点: 首先,准确简练,叙述连贯,逻辑性强。这是由教师传授知识这一特定任务要求的。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首尾的连贯性既叙述的准确性。如果教师把它说得支离破碎,前后矛盾,模凌

6、两可,这样会使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须力求语言准确简炼,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其次,通俗易懂,设问多,比喻多,停顿多。这就是说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要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明白,流畅自然,跌岩起伏,抑扬顿挫。因为教师是要通过语言表达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只有把话说得明白,易于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起着作用,否则一口疙瘩话,半截话,或满口概念术语,晦词涩句,或微言大义,故作高深,都会使学生如坠五里雾中,如听天书。所谓“言者滔滔,闻者憔憔”,这样会造成学生理解的障碍。加里宁曾对一个教师说:“要研究文法,使得语句通顺,但要说

7、得自然,要说得普通。” 第三,讲究艺术,富于情感。这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竭力地设置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尽可能把话说得生动活泼,鲜明形象,感情洋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只有在这样一种境界下,学生才能真正地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听讲。难怪有人说:“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 基于教师语言的这些特点,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准备,广闻博采。平时,教师要注意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成语典故,以便上课时根据需要信手拈来。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强并非一时之效,一朝之功。俗话说:“道得人人意中语,千回

8、万转费寻思”。“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矿藏。”(马雅可夫斯基)因此,应重视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的训练,不要到上课时,照本宣科。 2、树立信心,满怀激情。信心是临场不乱的保证。信心是临场不乱的保证。俗语说:“只有事先成竹在胸,才能临阵不乱方寸。”因此,教师要做到语言表达酣畅淋漓,有条不紊,就必须树立信心。同时讲话时要充满激情。没有激情,教师板着面孔,平淡无奇地讲下去,学生听起来为同嚼蜡。 3、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有鲜明的观点,明显的侧重,这样才能使学生抓住要领,掌握重点,不致在学习中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同时,教师应运用充分的论据来把自己的观点讲清讲准,以便学生

9、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轮廓。 4、学会用手势。教师在讲话时,如果能伴以适当的手势动作,更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教师在运用手势动作以辅助语言表达时,要力求自然,切忌做作;力求有节奏,切忌装腔作势;力求庄重大方,情真意切。 5、注意声调、节奏、速度和修辞。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声调要有高有底,有起有伏,高时慷慨激昂,低时和风细雨。节奏要平稳、分明、适度;要有抑扬顿挫,抑如平湖秋水,扬若天女散花,顿时金戈铁马,挫象雷霆万钧。同时还要讲究速度和修辞,区别轻重缓急,多用谚语、歇后语和成语典故,使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6、加强语言修养。我们常看到有的教师上课时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长于雄辩;有的教师则泼辣幽默,言简意赅,长于风趣;有些教师慢条斯理,语词平稳,长于解说。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个性特征不同,因此各人的语言表达也便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一般来说,各种讲课风格总有自己的优缺点。 为此,教师应在语言表达中加强自己的语言个性修养,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