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心得体会—我对“三用心”的感悟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193493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心得体会—我对“三用心”的感悟 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心得体会—我对“三用心”的感悟 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心得体会—我对“三用心”的感悟 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心得体会—我对“三用心”的感悟 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心得体会—我对“三用心”的感悟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心得体会—我对“三用心”的感悟 (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心得体会我对“三用心”的感悟 这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为期三个月的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通过听取党委的动员报告和集中专题学习、自学。我仅就这次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以开展“三用心”为载体的主题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悟,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指正。毛泽东同志讲:“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省委书记杜青林提出“三用心”,即“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实际上就是关于认真与落实的问题。党委蒲明勇书记曾提出“三用”,即“用心做事,用情做事,用力做事”。我觉得这“三用”与青林书记提的“三用心”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体会用心、用情、用力更符x我的工作实际,因为需要我谋事

2、的时候不会很多,接受党委特别是书记、镇长的指令要多一些。所以更当注重“三用心”或“三用”。第一,怎样用心想事。我讲三句话,第一句:把工作、事业当成学问来做。第二句:把工作、事业当亲人来待。如果当成是自己家里的人,孩子要爱护,父母要孝顺,这样就能以情动人,就能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中。第三句话:把工作、事业当成快乐来怀。就是你要觉得干这件事,干这项工作,履行这个职责是一种快乐。如果把事情当成一种痛苦就麻烦了,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神,没有兴趣。实际上,仔细想想,有些工作是苦中有乐,乐也来自苦,所以要把工作当成快乐来怀。有了这三点,用心想事也顺理成章了。总而言之,用心想事就是要体现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思想

3、活跃,精神振奋,气势昂扬,斗志旺盛,热情饱满,状态良好;就是要体现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对人民、党、岗位负责;就是要体现积极的进取心和创造力。第二,怎样用心谋事。也想了几句话。第一句:以团结为重。中国的体制决定了,军队有司令员、政治委员,有连长、指导员,乡镇上有三套班子,党政领导一肩挑的情况总的来讲不多,所以要以团结为重。少数同志在这方面处理得不好,排斥异己,不能容人。大家仔细想想,党政班子团结一致,任何人都钻不到空子。团结共事,能更好地共谋发展,更能出效益、出干部。如果不团结,最后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互相之间都会伤害。第二句,以大局为先。制定方针政策、工作方略,要以大局为先,要想一想你这件事

4、能不能得到老百姓、上级和大多数同级的认可。第三句,以落实为要。就是要考虑你制定的政策可不可行,是不是真正能够得到落实。第四句,以效果为宗。做事情最终要看效果,要以实干、实效的有机统一来检验 我们是不是真正在用心谋事。第三,怎样用心干事。要以诚信为本,以清正廉洁制度为绳,以激励为动力,把用心用情用力结x起来,把用心用情用力与用智结x起来,与真抓实干结x起来,想得到,用得到,办得成。在怎样做到务实上,一是力戒虚名,注重实际。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个不”: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搞虚报浮夸,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做到三个方面:少琢磨上面知道不知道,多考虑群众需要不需要;少琢磨对自己有利还是无利,多

5、考虑群众同意不同意;少琢磨本本章节、条条款款,多考虑基层的实际,一定要结x当地实际。二是力戒漂浮,注重实践。做到“三多”:多学习,多做调查研究,多办实事。三是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个决不能”:决不能坐而论道;决不能一味空谈;决不能不尚实干。四是力戒“形式”,注重实效。做到“三个正确处理”:正确处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正确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下级负责的关系,要特别关注群众利益。在如何使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一是加强廉洁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让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廉洁意识。二是积极推进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要严格执行制度,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创新制度。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防止滥用权力,保护干部。要突出重点,关口前移,不断延伸监督空间和领域。四是要增强自律意识。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