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烂脖子病高效防治新技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8222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姜烂脖子病高效防治新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姜烂脖子病高效防治新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姜烂脖子病高效防治新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姜烂脖子病高效防治新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姜烂脖子病高效防治新技术一、病害名称 2008年7月,莱州市植物保护站王元庆研究员在登海种业集团化验室镜鉴病原菌,鉴定为“大姜简囊腐霉根腐病”、(简称:腐霉病)、“大姜结群腐霉软腐病”、(简称为:根腐病)。 二、发生时间 2007年6月,此病最早在程郭镇无根枣由家发现,姜农称之为“掐脖子病、卡脖子病”;2009年6月初,以程郭镇曲家、坎上、庄里、石格庄、马家、由家等村为中心,发生此病;6月中下旬7月,驿道、程郭、平里店镇大姜东部产区普遍发生此病。2010年7月初7月底,莱州市大姜东部主产区普遍发生此病。 2009年6月7月,莱芜、安丘、沂源等生姜主要产区也发生此病,他们称之为“烂脖子病”。

2、三、发病症状 叶尖、叶缘黄化,茎秆基部溢缩,呈水浸状倒伏,维管束褐变,近地面的根茎腐烂,散发臭味。 四、传播途径 病菌在带菌姜种、病株残体、带菌肥料上越冬、侵染,借助雨水溅射和灌溉水传播进行传染。 五、发生条件 1、高温高湿有利于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25。 2、通常日暖夜凉的天气和田间低洼积水,土壤含水量大,土壤粘重,利于此病发生。 3、姜种带菌和连作,则发病重。 六、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1.1姜种消毒:用可杀得2000(或46.1%可杀得叁仟)8001000倍液浸种。 1.2药土覆盖:种植大姜时,用可杀得叁仟1500倍药液浇姜穴,再把可杀得叁仟12斤与150200斤

3、细土混合均匀,覆盖在姜种上。 1.3早期灌根:大姜长到10厘米(或大姜三叶一心)时,选用杜邦克露(或64%杀毒矾、精甲霜灵锰锌、70%甲基托布津)加上可杀得3000、(或可杀得2000、加瑞农、多宁【硫酸铜钙】、乙酸铜、络氨铜等)灌根。1株灌药液0.3斤,间隔5天1次,连续灌根3次。 1.4药液冲施:7月1日前后小培土前,为防止因培土对大姜根系造成伤口而促使病原菌侵入、传播,用可杀得叁仟1斤和杜邦克露1斤,冲施后再培土。 2.治疗方法: 2.1选用农药:发病中心植株周围的大姜,选用杜邦克露(或64%杀毒矾、精甲霜灵锰锌、70%甲基托布津)加上可杀得3000(或加瑞农、多宁、乙酸铜、络氨铜等)灌根。 2.2技术要点:一定要拔下喷雾器头,使农药顺着大姜的茎向下淌,1株大姜灌1斤药液,间隔4天灌1次,连续4次。 2.3注意:重点灌大姜的根茎基部和地面接触的部位,因为此处为烂脖子病最早发生的部位。 2.4注意:所有灌过根的大姜不能入姜窖,因为姜块带有病原菌,能够传染烂脖子病。 2.5注意:发病的中心植株不要先拔出来,首先要处理中心病株周围的大姜,药液灌根3次。防止遗落的带菌土壤传染其他的大姜植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