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卷与广东卷文科对比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3.52KB
约11页
文档ID:9318565
全国卷与广东卷文科对比_第1页
1/11

语 文一、全国卷与广东卷的相同点1.命题依据相同二者都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5 年版》为依据, 都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现代文阅读都有必考(现代文论述类文本)和选考(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为选考)的内容2.试题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相同 满分都是 150 分,考试时间均为 150 分钟,试题均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题内容都是由语言基础、语言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分选考与必考)和作文五个部分组成3.语文能力的考点大部分相同都考查词语运用、语病辨析、语言连贯、语言简明得体、名言名句积累、古诗鉴赏、文言断句、文言翻译、文言内容分析概括、现代文信息筛选、现代文内容分析概括、现代文写法及语言分析、写作等能力,二者在主要能力的考点上约百分之九十相同二、全国卷与广东卷的差异点1.语文全国课标卷在整体结构上与广东卷有较大差异全国课标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第Ⅰ卷阅读题,由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四个部分组成第Ⅱ卷表达题,由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两个部分组成广东卷则由语言基础、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必考、现代文阅读选考、语言运用和作文六个大题组成。

2.语文全国课标卷各部分的分值与广东卷有较大差异全国课标卷第Ⅰ卷阅读题 70 分,其中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广东卷 14 分),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广东卷 35 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广东卷 15 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广东卷 15 分);第Ⅱ卷表达题 80 分,其中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广东卷 24 分),写作 60 分(广东卷 60 分)另外,全国课标卷的古代诗鉴赏为 11 分(广东卷 7 分)3.语文全国课标卷在具体考点、题型及分值上与广东卷有较大差异全国课标卷不考语音辨析、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文信息概括为轮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只考选择题(3题 9 分),不考非选择题(广东卷 2 个选题 8 分,2 个非选择题 8 分)全国课标卷文言文阅读部分 2015 年增加了考古代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考 14 篇高中古诗文和 50 篇初中古诗文,共 64 篇(广东卷只考 33 篇高中的古诗文),而且是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全国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既有选择题(1 题 5 分),又有非选择题(3 题 20 分);广东卷只有非选择题(3 题 15 分)。

全国课标卷的词语运用只考成语运用,不考两字词语及熟语4.全国课标卷在小题数量和能力层级的考查上与广东卷有较大差异全国课标卷全卷共 18道小题,比广东卷少了 6 道小题全国课标卷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考查推断能力和迁移能力,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类文本阅读中考查探究能力,这三种能力在广东卷中体现得不明显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类文本阅读中的选择题为 5 项选 2 项得 5 分,其中一个选项为 3 分,一个选项为 2 分,一个选项为 1 分,这在广东卷中是没有的另外,全国课标卷作文评分标准是基础等级 40 分(广东卷为 50 分),发展等级 20 分(广东卷为 10分)5.语文全国课标卷在现代文阅读文本的选材上与广东卷明显不同全国课标卷历年坚持文学类文本只考小说,实用类文本只考传记;广东卷 2015 年考散文和科普文,2014 年考散文和新闻访谈,有时也考小说和传记 三、夯实语文基础,探索备考新路1.继承并发扬以往的成功语文备考经验2016 年虽然使用的是全国课标卷,但全国课标卷90%左右的考点与广东卷相同,这就说明过去使用广东卷的优秀备考经验仍然十分有用,必须继承发扬建议 2016 年的语文高考备考,在现有成功备考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夯实语文基础,突出语文能力训练,提高语文备考的效益。

2.加强研究,准确把握全国语文课标卷的方向全国语文课标卷毕竟与广东卷还是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 2016 年必须根据全国语文课标卷的特点进行备考全国课标卷由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答题顺序是先现代文必考题、古代诗文阅读题及现代文选做题,再到语言基础及运用,最后是写作这些对复习备考的计划、内容安排及整卷训练都有较大的影响,对此应该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并落实到具体的复习备考中去3.优化策略,突出试题中的重点近年全国语文课标卷古代诗文阅读题中的文言实词、文言断句及文言信息是轮考点,复习时要注意全面备考2015 年全国课标卷的文言文阅读题中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复习备考时要特别重视这个考查方向全国课标卷中的古诗词阅读题是 2 题 11 分,比广东卷多 1 题 4 分;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4 题 25 分,比广东卷多 1 题 10 分,这些重点,复习一定要强化4.勇于探索,突破试题中的难点近年全国语文课标卷中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是 3 个选择题9 分,强调信息筛选、信息推断、信息迁移等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选做题有 1 个的 5分选择题;全国课标卷的作文,在材料的选取、材料的导向及评分上均与广东有较大差异。

复习备考时应该积极探索、研究差异点,力争突破这些难点5.扩大视野,主动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的语文备考经验一些省份比较早地使用了全国语文课标卷,他们对课标卷的备考策略的研究,比较深入和全面,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及特色,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我们应该主动通过网络及报刊等途径,了解、学习那些省份先进的语文备考经验,结合本地、本校及本班学生的实际,选择性地使用和借鉴数 学从 2016 年开始,广东高考数学采用全国卷(全国卷均指全国课标卷)已毫无悬念,为了应对 2016 届的高考数学备考,以下作一些初步分析一、全国卷与广东卷的异同点1.题型结构与满分相同试题都是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构成;满分均为 150 分2.题量与赋分不同广东卷总题量为 21 题(考生解答 20 题),其中选做题为 2 选 1,客观题占 70 分,解答题占 80 分全国卷总题量为 24 题(考生解答 22 题),其中选做题为 3 选 1,客观题占 80 分,解答题占 70 分3.试题分布不同广东卷理科选择题 8 道,填空题 7 做 6,解答题 6 道;文科选择题 10 道,填空题 5 做 4,解答题 6 道全国卷文、理科选择题 12 道,填空题 4 道,解答题 6 道(选做题 3 选 1)。

广东卷选做题为填空题(2 选 1,满分 5 分)全国卷选做题为解答题(3 选 1,满分 10 分)在解答题中,广东卷为 6 道必做题,全国卷为 5 道必做题和 1 道选做题4.试题难度(顺序)不同2013—2015 年广东卷理科解答题顺序:年份 第 16 题 第 17 题 第 18 题 第 19 题 第 20 题 第 21 题2013三角 概率与统计 立体几何 数列 解析几何 函数与导数2014三角 概率与统计 立体几何 数列 解析几何 函数与导数2015三角 统计 立体几何 函数与导数 解析几何 数列与不等式2013—2015 年广东卷文科解答题顺序完全相同:三角—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数列——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2013—2015 年全国卷Ⅰ文科解答题顺序:年份 第 17 题 第 18 题 第 19 题 第 20 题 第 21 题 第 22-24题2013 数列 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 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 3 选 12014 数列 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 函数与导数3 选 12015 三角 立体几何 统计(回归) 解析几何 函数与导数3 选 1二、2016 年高考数学备考建议1.明确“考纲”要求,加强“双基”训练。

《考试大纲》既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又是指导考生备考的重要文件,作为教师要了解考试大纲的变化,因此要细读《考试大纲》在复习备考时,要以课本知识为本,对课本上的例题、知识点加以概括、提高和延伸,使之起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效果在复习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例、习题的功能,深刻理解教材实质,挖掘教材内涵,利于课本辐射整体,实现“由内到外”的突破在每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都有部分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特别是选择题与填空题,绝大多数是教材上的例、习题改编的,在解答题中也不乏有教材上试题的影子(或直接用教材上的定理或公式)由于全国卷无论是客观题还是解答题,整体要求较广东卷高,更应注重对“双基”的综合训练2.重视“新增”内容,不忘“边缘”考点所谓“新增”内容是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的内容,主要指:函数与方程;算法初步;几何概型;条件概率;正态分布;统计案例;三视图;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理科的定积分等据近年对试题的统计,新增内容在量的方面逐年增加在命题的难度和变化方面也有所加强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对于看起来“淡化”或“弱化”的“边缘”考点考查得较为频繁,如 2010 年课标卷Ⅰ文理科第 19 题均考查了“独立性检验”;2014 年课标卷Ⅰ理科第 18 题考查了“正态分布”;课标卷Ⅱ理科第 19 题考查了“线性回归方程”等;2015 年课标卷Ⅰ文理科第 19 题均考查了“回归方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全国卷与广东卷在“概率统计”与“统计案例”方面,无论是命题风格还是考试要求都有较大的差异,备考时需要高度重视3.养成良好习惯,少犯“低级”错误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的,既必不可少也不困难这就像打攻坚战时先扫清外围辅助解答是十分广泛的,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并写出相应的代数式,设极值题的变量并用以表示其它量,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并用以表示其它条件,进行反证法或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等纵观历年高考数学阅卷中因不良习惯而引起的失分现象,无不感到痛心可惜,因此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答题习惯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英 语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粤教考函[2015]24 号文件的要求,从 2016 年起,广东高考英语学科的笔试部分使用全国卷为做好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和备考工作,现提出以下分析和建议:一、试卷结构的异同(一)听说考试听说考试保留现行广东省自主命题方式和分值(15 分)该部分的试卷结构、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时间(每年三月份单独进行)等没有任何变化二)笔试部分全国卷与原广东卷结构的比较:全国卷:部分 节 题目数量 单题分值 分数 折算前/后分数 时间(分钟)第一节 (四选一) 15 2 30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第二节 (七选五) 5 2 1040/45 40第一节 完形填空 20 1.5 30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运用 第二节 语篇填空 10 1.5 1545/50.6 40第一节 短文改错 10 1 10第三部分写作 第二节 书面表达 1 25 2535/39.4 40总计 61 120 135 120(其卷面总分为 120 分,最终成绩按总分 135 分进行折算,即:卷面总分 120 分× 1.125=135 分,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分。

原广东卷:部分 节 题目数量 单题分值 分数 时间(分钟)第一节 完形填空 15 2 30第一部分语言知识运用 第二节 语法填空 101.5 15 30第一节 阅读理解 20 2 40第二部分阅读 第二节 信息匹配 5 2 10 40第一节 基础写作 1 15 15第三部分写作 第二节 读写任务 1 25 25 50总计 52 135 120从上表可以看出,与原广东卷相比,全国卷有以下变化:1.题目的呈现顺序有变化:先“阅读理解”,后“语言知识运用”(原广东卷则相反)这种呈现顺序的变化将全卷分成了“第 I 卷”(客观题)和“第 II 卷”(主观题),有利于客观题与主观题的题号顺序排列以及考生答题思维的过渡2.“阅读理解”部分(1)全国卷第一节的阅读量和题量比原广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