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3812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干知识回扣考点深化探究高考链接突破,知识串联,主干梳理,1.“百家争鸣” (1)背景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起来并受到重用。 思想文化:出现 ,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私人讲学,(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问题思索】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当时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即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思想解放,2.早期儒学,以德治民,仁政,仁义,【辨析比较】 孟子的“民本”

2、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3.其他思想流派,道,无为而治,相对,【误区警示】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考点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3、道家的哲学思想、法家的变革精神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形成的思想传播到邻国及西方,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史论结合】 史料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

4、治”。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解读 史料反映了百家争鸣具体辩论的内容。“三场大辩论”“三大战役”是本史料的核心语句。“三场大辩论”“三大战役”说明了百家争鸣具体辩论的内容涉及人生和治国等方面。 问题 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答案】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法家的中央集权、严刑峻法等主张适应了时代要求。,考点二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1.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史论结合】 史料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体现。尚书中写道:“民惟邦本,

5、本固邦宁。”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写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解读 本段史料结合儒家三部经典尚书孟子荀子阐述了儒家民本思想。民主思想表述虽有差异,但本质内涵是相通的。 问题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答案】主要内涵: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意);君民相互依存,君舟民水。 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

6、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史论结合】 史料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不能爱其民,而求民亲己爱己,不可得也。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

7、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解读 史料中的三段话分别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三家的思想主张。理解文言语句是解读本史料的关键。第一段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第二段体现了法家强调实行严刑峻法治理国家;第三段体现了墨家的“兼爱”思想。 问题 依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答案】治国上: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治”。 人性论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人与自然关系:荀子主张“制天命”,庄子主张“顺自然”。 人生态度:儒家主张入世,道家主张避世。 看待社会成员关系:墨家主张“兼爱

8、”,儒家主张尊卑有序。,明考情,考题1 2018全国卷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考题,【答案】 C 【解析】本题以墨子中记载的科技成就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墨子记载了几何、力学、光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及军事技术、机械、土木工程诸方面的伟大成就,墨子是著名的平民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代表中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是小生产

9、者的代言人,故C项正确、D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科技成就,未体现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A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墨子内容广泛,但无法得出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的结论,排除D项。,考题2 2015全国卷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 C 【解析】本题以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与现实政治不相适应,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适应了政治需要,故A项错误;B项与孟

10、子和荀子等儒家学者的主张矛盾,儒家学者不反对变革,他们反对的是现实政治与其政治理想不同;D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儒家学者是借古人之口,倡导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理想。故答案为C项。,考题3 2016海南卷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 A 【解析】 “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品质,并由此发展成为民族品德,故选A项。由孟子的儒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知,其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性格”不符,

11、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主张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C项错误;涵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完善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D项错误。,考题4 2015山东卷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关键是要注意对材料含义的准确理解。分析题干材料可知,作者强调统治者不要把水作为镜子,而应当把百姓作为镜子,告诫为政者要倾听百姓的呼声,以百姓的反应检查为政的得失

12、。故正确答案为C项。,考题5 2015安徽卷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致意,竟未得到回礼”“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受到诸侯国的重用,出现态度傲慢的现象,故本题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B、C、D三项,故排除。,考题6 2

13、015海南卷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诘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答案】 B 【解析】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主要是由法家提出,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厚古薄今”主要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进行社会变革,反对儒家的厚古薄今,故C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主张,不符合法家的思想,故D项错误。,考向1 百家争鸣 1.2018广东梅州质检 史记仲尼弟子列

14、传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墨子亲士中云:“入国而不存在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 A.百家争鸣的局面加剧诸侯争霸 B.墨家的主张未对政局产生影响 C.儒家思想更符合当时时代需求 D.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练经典,【答案】 D 【解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讲述的是子贡对各诸侯国的影响,体现了知识阶层影响力增强,地位提高,而墨子亲士中同样强调了士大夫和贤人的重要性,也反映出知识阶层地位的提高,故选D。子贡一人不能代表百家争鸣的局面,不能说明是百家争鸣局面加剧了诸侯争霸,A项错误;墨子亲士只是强调了

15、重用士阶层的重要性,不能反映墨家主张是否对政局产生影响,B项错误;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符合时代需求,C项错误。,2.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四模 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推广到普通民众中。“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 ( ) 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使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古代正统思想 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答案】 D 【解析】据材料“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可知,贵族文化的下移能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故选D。秦朝官僚政治的确立才标志着

16、贵族政治的废除,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贵族文化逐渐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而不是强调百家争鸣的情况,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且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C项错误。,考向2 先秦儒家思想 3.2018浙江十校联盟联考 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和“下克上”之风行于世。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率弟子周游列国,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削,著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焉。这说明孔子 ( ) A.认为分封制已经崩溃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 D.融治国思想于春秋,【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著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焉”可知,春秋中体现了其治国理念,故选D。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孔子对礼崩乐坏现象的态度,A项错误;同理,材料没有反映孔子对学生发展的要求,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对礼崩乐坏的态度,与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无关,C项错误。,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