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3809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除儒、墨等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以“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战国时期()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2.成语“当仁不让”的典故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意在()A.倡导学生自主学习B.督促学生以仁为己任C.鼓励学生超越老师D.提倡学生独立思考3.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

2、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为此,该思想家主张()A.知行合一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C.实行“仁政”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4.中华文化史一书中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在前一关系上的主张的是()A.君轻民贵B.君主受命于天C.制天命而用之D.天下为主,君为客5.古代中国某思想家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列属于该思想家观点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兼相爱、交相利D.事异则备变6.庄子说:“夫道,有情有

3、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口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庄子意在说明()A.“道”是万物本原B.“道”没有形状C.应当“无为而治”D.“道”十分神秘7.2018湖北武汉调研 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天下之乱是起于人们思想不同,“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他倡导:百姓“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他”是()A.墨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二、非选择题8.“礼”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建立在伦理基

4、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宋石男孔子的历史与历史的孔子材料二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礼与名之尤大者则曰三纲五常,曰君臣、父子、夫妇。而君臣一纲尤握其机枢。久而成劫运,其祸皆起于不仁,求返于仁而强其心力,其首务在于冲决网罗,而君统之伪学尤所先。谭嗣

5、同仁学材料三在“礼”的演进发展中,它始终未失其神圣的意味,显示出了中国社会和文明的重要特点。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从而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安乐哲、郝大维孔子哲学思微(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礼”的认识,归纳“礼”与“仁”的关系。(3)据材料三,说明作者肯定“礼”的依据。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析“礼”对中华民族社会秩序与文化养成所产生的影响。4课时作业(三十八)1.D解析 根据材料“各家都以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可知,代表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都在试图运用自己的学术主张来服务现实政治,故选D

6、。材料很明显并不仅仅是对学术氛围的阐述,A项错误;百家争鸣同样是表象,B项错误;士的崛起以及养士风气虽然在材料中也有所涉及,但并不是材料的重点,C项错误。2.B解析 从材料“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可知,孔子要求学生学习“仁”、践行“仁”,故选B。3.C解析A项是明朝王阳明提出的,与材料中“战国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B项是荀子的主张,他主张“性本恶”,与材料中“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主张“性本善”,与材料中“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相符,故C项正确;D项是墨子的主张,

7、与材料中“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不符,故D项错误。4.C解析 制天命而用之是指人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符合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故选C。君轻民贵体现的是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A项错误;君主受命于天体现的是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君的作用,B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是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D项错误。5.B解析 材料反映的观点是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是老子的思想。“弱者,道之用”是说柔弱是“道”作用的方式,是老子的思想,与材料内容相符,故选B。A项是荀子的思想主张,C项

8、是墨子的思想主张,D项是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皆排除。6.A解析 根据材料“夫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得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故选A。根据材料,庄子指出道无为无形,描述道的形态是为了说明道虽无为无形但却是万物的本原,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庄子的哲学思想,并未涉及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项错误;材料描述道的形态是为了说明道虽不可口授较为神秘,但却是万物的本原,D项错误。7.A解析 材料这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符合墨家思想主张,故选A。董仲舒思想与“主张尚贤、尚同”无关,B项错误;朱熹思想与“主张尚贤、尚同”无关,C项错误;李贽思想与“主张尚贤、尚同”无关,D项错误。8.(1)理念:为

9、政以德;为国以礼。理由: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2)认识:“礼”有害平等,阻碍社会进步。关系:互相矛盾。(3)依据:“礼”使人们的生活自然有序。影响:对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提倡专制统治(等级观念)。对文化养成:讲德守礼;压抑个性(制约创新,导致中庸)。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得出为政以德,据材料一“为国以礼”得出为国以礼;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得出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第(2)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得出“礼”妨碍平等,阻止社会进步;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得出礼和仁的关系是相互矛盾的。第(3)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从而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得出礼能够规范人们的生活秩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礼”对中华民族社会秩序的影响是规范社会行为,维护尊卑等级观念,礼在文化养成方面的影响是有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人们遵守社会规范,但是也压抑了人的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