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5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3806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5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5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5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5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5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5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5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5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2)措施农业a.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工业a.废弃部门管理体制。b.给企业部分权利。c.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教材补遗】苏联“秘密报告”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赫鲁晓夫借批判个人崇拜问题全盘否认斯大林

2、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在毫无准备之下,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必然造成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思想混乱,同时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不良后果。2.勃列日涅夫改革(1)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2)评价改革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军备竞赛加重了其经济负担,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发展进入时期。【史论拓展】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异侧重点农业工业同结果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修修补补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内容在农业

3、、工业方面进行调整3.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2)措施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调整苏联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继续优先发展。(3)结果: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点转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易错提醒】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的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2)东欧剧变

4、、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考点一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史论结合】史料“他摆弄这个国

5、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解读史料反映了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否定,文字形象地说明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问题上述史料是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考点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原因: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的否定,虽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对经济困

6、难进行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急于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直接原因: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2)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史论结合】史料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4%,比前5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其后5年又下降3

7、.0个百分点;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解读史料中三个阶段的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工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从侧面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面临困境,最终以失败告终。从横向看,“三个阶段”工业总产值呈增长趋势,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纵向看,工业总产值数据递减,说明苏联经济出现严重下滑趋势。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8全国卷35赫鲁晓夫改革以赫鲁晓夫改革优先发展重工业为载体,考查苏联战后经济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历史

8、现象的能力2017全国卷34赫鲁晓夫改革以赫鲁晓夫对农业的改革为切入点,考查战后苏联经济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特别说明:本讲内容在近几年全国卷中命题极少,仅在2017年、2018年考查了赫鲁晓夫改革。复习备考时建议加强对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历史认知;从社会主义发展、历史思考角度认识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考题12018全国卷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考题22017全国

9、卷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考题32018海南卷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考题42018

10、江苏卷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考题52014福建卷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11、考向1赫鲁晓夫改革1.2018湖南株洲统考 赫鲁晓夫退休后,曾订购水管和营养液混合剂,进行无土栽培实验并取得成功,当他发现栽培出的黄瓜和西红柿因为成本太高而市价昂贵时,便再也不提这件事情了。赫鲁晓夫之所以对此事缄默,是因为他()A.对盲目开荒政策有所反思B.认为对农业投资不足C.对国营农场改革耿耿于怀D.知道经济体制弊端重重2.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考 下表为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年)苏联政府机构改革情况。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苏联部长会议由68个部级单位削减为34个1956年苏联部长会议部级单位增至60个1957年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分权管理,撤销了中央管理经济的各部、委,按区

12、域原则设置国民经济委员会1964年中央部、委的数量达到71个A.缺乏明确指导思想导致改革混乱B.以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为重点C.没有触动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D.改革操之过急脱离经济实际考向2勃列日涅夫改革3.2018湖南怀化二模 下图是20世纪60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19601965年间苏美两国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当B.19661970年间苏联继续注重发展军事重工业C.19711975年间美国因深陷越战泥潭,经济出现“滞胀”D.19761980年间美国新经济出现,促进经济增长4.2018云南昆明模拟19731982年,苏联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投资总

13、额中一直占27%左右,农业投资数额在世界大国中居首位。这说明当时苏联()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中心B.农业落后的情况得到改善C.“冷战”逐渐延伸至农业领域D.农业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考向3戈尔巴乔夫改革5.2018安徽蚌埠一模 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B.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C.经济改革直接导致解体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6.2018黑龙江哈尔滨模拟 有人把20世纪50年代

14、苏联某位领导人进行的改革喻为试图“两步跨越鸿沟”,也有人把另一位苏联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比作“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里谈到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是()A.斯大林、赫鲁晓夫B.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C.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D.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9第35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主干知识回扣】1.农业集体化收购制斯大林模式2.经济手段停滞3.社会动荡指导性计划指标所有制结构重工业政治领域【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戈尔巴乔夫剥卷心菜的过程就是其改革的过程。先改革经济,未取得成效后转向政治改革。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实行多党制,最后使问题全都暴露,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指向“肿瘤”,“肿瘤”是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而“挥向了党的脖子”体现了戈尔巴乔夫否定了党的领导,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从而造成苏联解体。考点二趋势:经济发展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