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9318312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6.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兼谈“整本书阅读与探讨”的教学,提 纲,改革背景和教育基本价值追求,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关键内容,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兼谈“整本书阅读与探讨”的教学,改革的背景:,时代特征: 知识爆发式增长,国际间竞争加剧,全球化处在更替阶段 科学技术创造成为核心发展动力,人力资源成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半个多世纪来,世界教育改革持续推近,不断深化,从上世纪后半期开始,全球性的教育改革在持续进行中。终身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观念深入人心。,最近十多年来,为提升国家未来竞争力,三个国际组织、十个国家和两个地区提出了对未来人才核心素养的标准,并将其纳入

2、政策法规。,OECD提出2030学习框架 构建了OECD未来课程改革的基础,欧盟核心素养的结构,中国国家教育发展的总布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2018年随着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公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追求,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正式公布,课程教学进一步聚焦于人的培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关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综合表现。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学科课程和教学中落实

3、的具体体现;是对过去十多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整合和丰富,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学科课程,在课程设计中将育人的总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学科目标中,语文课程的学科本质和应体现的教育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文化载体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语文 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在学生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构建起来的,规定语文课程的组织方式: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相关的学习主题,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涵盖

4、学生生活、学习和日后工作需要的各种语言活动类型,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所思所想、能思能答、应知应会的问题,所以是真实情境。 “学习任务群”是在任务驱动下,组织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结构 以学习任务群为单元组织,必修课程各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学习任务群,文本为纲,行为训练为纲 听说读写平行分解,知识为纲 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曾经有过的课程内容 组织方式,陈述性知识:事物的细节、特征、要素、概念和术语、原理、模型、理论。说明“是什么、是什么样、为什么是这样” 程序性知识

5、:方法、步骤、算法等。说明“怎么做” 策略性知识:关于学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关于情境、条件的知识。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应该怎么做或怎么想” 元认知经验:调控自己认知活动的经验,通过反思获得。关注“做得如何”“能否做得更好”,把握现代认知心理学提出的广义的知识观,基于现代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 (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 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 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 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课程内容的重组和教材的教学

6、化处理,知识结构化:体现本质,便于记忆与迁移 知识条件化:从何而来?补充背景知识 知识情境化:用到哪里去?创设真实情境 指向目标的教材处理的技术 新增 删除与更换 整合与重组,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的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将评价嵌入学习过程,用反思评价调节学习活动,设计好学生情境,引导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 的活动中建构言语经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处理好的几个关键问题,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

7、阶段。必修课安排学分,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不安排学分。 内容:必修阶段,阅读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学术论著 学习方式:“以学生利用课内课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约束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案例:“我的文学三国”(江苏南京),学习活动一:三国尽在掌握中 1. 合理安排阅读内容和进度,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 2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独立阅读整部小说,评点精彩内容。小组分工合作,以回目为线索,绘制小说情

8、节发展线路图,编制简明扼要的人物关系图表,提炼核心故事,概括主要人物事迹,编辑成小组阅读成果集,在班级交流。 3初步筛选出自己关注的人物形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案例:“我的文学三国”,学习活动二:文学三国的风景 1围绕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尝试利用各种资源寻求相关问题的答案。 2从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角度分类编排自己的评点文字,结合毛宗岗等名家评点进行课堂交流探讨。 3围绕重点关注的人物,写一篇文学鉴赏文章。,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案例:“我的文学三国”,学习活动三:“一号人物”论坛 1聚焦文学意义上的“一号人物”,依据小说具体内容,阐述理由。与同学探讨 “一号人物”的评选标准,

9、制作一份评选标准量表。 2班级开展“一号人物论坛”活动,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出 “我”心中的“一号人物”。依据量表投票评选。 3以“我说一号人物”为题,编制一份电子小报,在班级网络平台交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案例:“我的文学三国”,学习活动四:拓展与运用 1三国演义中不少成语典故,至今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桃园结义”“火烧赤壁”“挥泪斩马谡”等。小组合作梳理探究,在班上交流分享。 2试从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四人中选择一位,分析其性格对后世的影响。 (参见陆志平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指南),谢谢各位倾听!,请批评指正! 本汇报汇集了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和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多项研究成果,无法一一注明,一并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