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8263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7A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7A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7A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7A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今天

2、,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二、知诗人。(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三、释题。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

3、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1、初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1)指导读得正确。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2)指导读出节奏美。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2、师配乐范读。3、学生配乐朗读。四、感悟诗歌内容。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跟同桌讲一讲。2、集体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过渡:结合注释,

4、我们已经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说,古诗是语言的钻石,它凝练、隽永,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琢磨。让我们先来品品第一、二句。(出示一、二句诗)五、品诗,悟情。1、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一、二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寒雨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面对着这样的凄风冷雨,这样孤零零的楚山,又要与好友分别了,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孤寂)诗人表面上写楚山孤独,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孤寂的内心啊!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这两句。(指导朗读)师:芙蓉楼一别,辛渐即将回到故乡洛阳与亲人团聚,而这里就只留下诗人一个人了,再

5、没人陪他饮酒,陪他吟诗,与他交心了想到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学生说感受)所以在第一、二句这样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师引生再读)。(2)指导朗读一、二句。读出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惆怅,那份送别好友时的凄凉孤寂。2、教学三、四两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1)师:天亮了,这对好友就要分别了。如果是你,会让友人给你的家人带什么话呢?但是诗人王昌龄却是只是嘱托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后两句诗)(2)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6、(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3)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这究竟是为什么?(课件插入诗人生平简介: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四十一岁时因事获罪,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底毁,五十一岁时又一次遭到贬谪,被贬到更为偏远的龙标。王昌龄一生中竟两次被贬。他人生六分之一的时间,为官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可以说,他一生壮志未酬。但是在身心饱受煎熬的贬谪岁月里,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从未改变过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也从未改变过报效国家的志向!)通过了解了诗人的经历,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

7、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4)引读:所以当年迈的双亲问他:你会因横遭诽谤非议而改变志气吗?王昌龄会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当结发的妻子问他:你会因为处境艰难而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吗?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当亲密的兄弟问他:你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吗?王昌龄会坚决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当情深意重的友人问他:你会因为遭到贬谪而改变玉洁

8、冰清的节操吗?王昌龄依然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呐喊:(师引生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3、归纳主题。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孤一寒,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为了全诗的主旨所在,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4、熟读成诵。师:当我们理解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理解了诗人那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之后,让我们再一次跟随着这悠扬的乐曲吟诵这首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播放古诗新唱)六、拓展延伸。1、师:同学们,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其实共有两首,这节课学的是其中一首,描写的是早

9、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出示诗句“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从“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又再一次道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但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内心怎样孤寂,始终改变不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因为他始终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并引生再读此句)2、师配乐解说: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行,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写诗给自己的朋友。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3、结束语:同学们,离别是岸上的踏歌,是碧空下的孤帆,是平明送客后孤独的楚山。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还有很多表达离情别怨的诗歌。比如说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王维的山中相送等等,大家课后可以去欣赏、品味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山孤孤寂高洁冰心玉壶【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