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大学语文教案-垓下之围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82541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大学语文教案-垓下之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7A文】大学语文教案-垓下之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7A文】大学语文教案-垓下之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7A文】大学语文教案-垓下之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7A文】大学语文教案-垓下之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大学语文教案-垓下之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大学语文教案-垓下之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垓下之围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2、掌握有关司马迁、史记及二十四史等文常知识;3、理解司马迁人物形象刻画的精彩;4、体会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教学设想: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词法;2、体会人物形象的各种刻画方式难点1、加强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翻译能力;2、了解司马迁对项羽这一人物设定的深层含义。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课开始,向同学们介绍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导语:李清照这首有名的绝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育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而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2、则是由著名的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塑造的。下面,我就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相关内容。二、司马迁及史记的简介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父亲司马谈是学问渊博的历史学家,原本打算写一部全面系统的史书,但在写作中不幸病逝了。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为史记倾注毕业心血。在史记的写作过程中,司马迁因李陵一案惨遭宫刑。但他强忍悲痛,努力写作,最终守成了这部史学巨著史记。他自言,写史记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是指以人物为中心的叙史方式,通史则相对于断代史而言。史记全面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近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全书共130篇,由本

3、纪(12篇),列传(70篇),世家(30篇),表(10篇),书(8篇)五部分组成。“本纪:是帝王的传记,“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种代表性人物的传记,“世家”是开国元勋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表”是大事年表,“书”则记载礼制、官司制等各种制度。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史记一书,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出了史记独特的行文神韵。三、文章翻译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看一看,司马迁是如何刻画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垓下之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该篇着重以“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三个部分对项羽进行了立体的人物塑造。(准备此三段节选提供给学生)“钜鹿之战”,项羽勇夺三军,成为天

4、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户机,放走刘邦,埋下了悲剧的种下;而至“垓下之围”时,英雄到了末路,格外悲怆。然而,垓下之围这一场英雄末路的结局,却又写的壮怀激烈,慷慨激昂,展现了项羽失败时的英雄风采。现在,我们首先从课文的文字出发,理清字意,来感受项羽的悲剧人物形象。第一大组:第一小组: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此处注解“壁”字。壁:名词何等动词,扎营、驻扎。进行全段注解。第二小组: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

5、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进行文字注解。夜:名词何等状语,在夜里。饮(于)帐中:省略句,省略介词,应为“于帐中饮”,也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幸:宠幸,宠爱。骓: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兮: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逝:奔驰。奈若何:把你怎么办。对垓下歌进行注解。力气能拔起大山啊,豪气盖过全世;时运不利啊骓马也不奔跑。乌骓马啊,你不奔跑,我对你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对你怎么办?第三小组: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补充:虞姬和歌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进行文字注解。阙:古代乐曲每一次终止为一阙。和之:应和着项羽的歌声一同唱。泣:泪水第二大组:第一小

6、组: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进行文字注解。麾下:部下。麾,古代军中用来指挥的旗子。壮士骑:骑兵勇士。直夜:当夜。溃围:突破重围。平明:天刚亮的时候。骑将:骑兵将领。骑能属者:能跟随(他的)兵马。属,连续,引申为跟随。绐:欺骗以故:因为这原因。进行全段注解,于是项王就上马,就下的八百骑兵勇士跟随。当夜冲破包围向南走。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项王逃跑了,命令骑

7、兵将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他(项王)。项王渡过淮河,他部下的骑兵能跟上的只不过一百多从罢了。项王到达阴陵,迷失了道路,问一个田老人,那老人欺骗他说:“向左。”(项王)便向左奔驰,陷入了大草泽中。因为这原因,汉军追赶上了他们。项王就又带领骑兵向东奔逃,到东城时,部下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汉军骑兵追击的有几千人。第二小组: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皆谓其骑曰:

8、“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咱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进行文字注解。度:推测,估计。当:通“挡”,抵抗。霸:称霸。指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期山东为三处:约定(突围后)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披靡:本指草木随风吹而倒仆的样子。这里形容汉军惊慌散乱败退的样子。第三小组: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目而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进行文字注解。赤泉侯:指杨喜。这是他后来的封号。通“斥”。会:集合,会面。都尉:仅次于将军的军官。亡:失掉,损失。伏:通“服”。第三大组第一小组:于是项王乃

9、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进行文字注解。乌江:渡口名,在今安微和县东北四十里长江西岸。江东,古称长江下游的南岸为“江东”。地方:土地方圆。方,方圆。王:称王。无以:没东西用来,没办法第二小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史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进行文字注解。何渡为:为什么还要渡江泥?子弟:年轻人。父兄:父辈兄辈。怜:同情。王:拥护我

10、为王。长者:年高而忠厚的人。第三小组: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商业部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进行文字注解。接战:交战。独:单,仅。被十余创:遭受了十多处伤。被,通“披”,遭受。顾见:回头看见。骑司马:骑兵官外。若:你面之:背对着他。面,通“”背,背对。因为故人,故转身背对项王向翳指出。显出其忸怩不安之状。指:指示。购:悬赏缉拿。邑万户,(拥有)万户的封邑。四、语法要点1、字、词名词作动词:军壁垓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词作状语:项王则夜起。直

11、夜溃围南出。2、句式a)判断句此天亡我,非战罪也。b)省略句饮(于)帐中。c)倒装句定语后置骑能属者。介宾后置今卒困于此。3、固定用法a)奈何:对怎么办?奈若何?b)何为:干什么:为什么要做何渡为?c)以故,是故等词五、作业1、查工具书,仔细掌握下列字的意义。“属”“独”“期”2、仔细阅读课文,寻找更多的本课语法要点的例子。3、阅读选录材料史记项羽本纪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上一节课我们对垓下之围的文字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在这节课上,我们将进一步对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垓下之围由三个场面组成,在课文中分为三个段落。1、霸王别姬。慷慨悲歌,英雄末路,多情而又无奈。2、快战东城溃

12、围、斩将、刈旗,展露勇猛雄壮之英姿,尽显英雄本色。3、自刎乌江宁死不辱,提示知耻重义的内心世界。结束了项羽轰轰烈烈而又十分悲惨的一生。二、人物形象的塑造1、司马迁在塑造精心地选择、取舍材料,周密地安排材料。将人物置身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生动的细节描写。2、项羽在司马迁笔下,血肉丰满,宛如重生。在他身上,充满着一种震撼人心的英雄之气,然而却也不乏多情的一面:霸王别姬,对江东你老的愧疚之情等细节无一不显露出了项羽率真、豪放而又多情的性格特征。西楚霸王这一人物形象也就因此变得无比立体、丰富、动人了。3、问题探讨(学生分组进行)a)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刻画了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13、,你能指出几处么?霸王别姬:对于爱马和爱妾的难以割舍。眼看大势已去,他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却难以割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末路英雄,多情无奈。悲歌帐中的豪情。东城快战:田父的欺骗,一方面说明他多年征战,“所过无不残灭”,已使人心丧尽;另一方面也表现其从来不相信有人会欺骗他,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由此可见。不存侥幸突围心理,只图打个痛快仗。“何如?”的得意之言也说明项羽豪放的个性乌江自刎:拒渡:宁死不屈的英雄之气。赠马:大气赐头:爱惜故旧,大气。b)为什么项羽反复叹息“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管锥篇)不服气正显示了项羽的平生意气,说明了他的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不气情有可原。c)你认为羽是个真正的英雄么?给出你的原因。(学生可以各抒己见)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王安石百姓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三、作业1、熟读课文2、体会司马迁写作的深意【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