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2454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练习与测评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2:“大跃进” :农业放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把钢产量等同于工业化水平,全民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农村大办公共食堂。结果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作用,忽视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了一次严重的错误。参考答案3: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

2、。1965年,调整结果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向全国人民提出实现现代化的任务。第20课 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1、教学建议(1)建议定“两弹一星”为本课教学重点。虽然“两弹一星”的内容主要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完全可以列入建设成就之中。“两弹一星”是“向科学进军”的重大成就,带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两弹一星”打破了核垄断和核威胁,也是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要注意96页小字中关于“东方红一号”重量的表述,卫星重说明技术高。(2)建议在教学中要用好工业增长情况表,用事实来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工农业建设仍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本课又是英雄人物比较多的一课,建议在教学中

3、可以补充英雄人物的各类事例,让学生理解“时代精神”,知道他们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的原因。(3)建议在教学文学艺术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补充一些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内容,说明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练习与测评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3倍,主要工业增长很快;石油开采发展,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各类电子工程投产,各类电子研究所建立。参考答案2:响应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要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艰苦奋斗,刻苦研究,以科学精神研制“两弹一星”。第21课 “文化大革命”1、与初中教材的联系和区别初中教材“文化大革命”为一目,高中教材为一课。初中

4、教材比较简单地叙述了“文化大革命”的过程,提出“文化大革命”是全国大动乱。高中教材在叙述了“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对“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作了分析,明确提出“文化大革命”是全面内乱。同时,说明党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是艰难曲折的,是一直没有停止的。2、教学建议(1)建议定粉碎“四人帮”为本课教学重点。“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企图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挽救了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历史作用巨大。(2)建议在教学中要突出党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艰难曲折的斗争是一直没有停止。(3)建议在教学中说明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

5、路曲折。还要说明,中国已经走出曲折,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3、练习与测评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毛泽东错误地估计国内外形势,认为中国可能出“修正主义”。1966年,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设立了中央文化革命小组。1966年8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印发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全会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文化大革命”发动起来了。参考答案2:1967年2月,谭震林等老同志在周恩来主持的怀仁堂碰头会上,与江清等展开激烈抗争,怒责江清等搞乱了党、军队和国家。谭震林等老同志的抗争说明党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艰难曲折的斗争是一直没有停止。-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