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2422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教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第22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与测评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内容: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作用: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了巨大影响。参考答案2:否定“两个凡是”,冲破“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参考答案3: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中

2、共十三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历史作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时期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对建国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的成果和总结,明确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路线。第23课 改革开放1、与初中教材的联系和区别(1)初中教材第26课改革开放与高中教材本课题目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初中教材这一课中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目,高中教材则把建立建立市场经

3、济一目拓展为一课,增加了浦东开发开放。因此,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已经初步了解本课全部内容。(2)同样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的建立,高中教材强调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变革性,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性。2、教学建议(1)建议定经济特区的建立为本课教学重点。建立经济特区有效地吸引了外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带动了区域经济建设的大发展,使中国经济大踏步地走向世界。(2)建议在教学中要紧密围绕改革开放课题来实施本课三个目的教学。在教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要突出在改革开放率先突破性,还要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写入宪法,有法律保障。在教学经济特区的建立后,应

4、该要适当增强邓小平南方讲话内容和作用的教学。(3)建议在教学浦东开发开放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要注意的是1990年浦东开发时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三大中心。十几年开发后,改定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四大中心,内容次序都有变化。3、练习与测评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在1983年获得创记录丰收的原因。参考答案2:建立经济特区建立可以有效吸引了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中国经济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形成过程:1980年,试办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5、。1985年,在长江三角洲等地开辟经济开发区。1988年,海南建省,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和内陆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的对外开放格局。参考答案3:进一步带动了长江沿海城市的开放,成为上海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第24课 一国两制1、与初中教材的联系和区别(1)初中教材第27课一国两制与本课题目相同,初中教材设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两个目,高中教材增设了“一国两制”构想一目。教学内容基本相近。(2)有区别的是,高中教材增设了“一国两制”构想一目,在香港、澳门回归一目中叙述了香港、澳门历史问题形成的

6、由来;在海峡两岸关系一目中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从两岸关系缓和的角度来说明历史。2、教学建议(1)建议定香港、澳门回归为本课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和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神圣历史使命,“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通过香港、澳门回归而实现的。香港、澳门的回归反映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还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思路和范例。(2)建议在教学“一国两制”构想时要说明构想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教学香港、澳门回归时要突出中国政府的努力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教学海峡两岸关系时要强调中国共产党主动捐弃前嫌的诚意和灵活弹性的政策,更要强调反分裂国家法,对维护台湾地

7、区稳定和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3)本课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两目中有许多生动的图片,建议用好。3、练习与测评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制度长期不变。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实现祖国统一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也为和平时期解决某些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参考答案2:中国国旗说明前提是一个中国,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区旗说明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原有的制度长期不变。参考答案3: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