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2418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入:出示“日落紫禁城”的文字片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为什么说“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2.“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3.“几个读书人” 代表了哪些阶层的利益?他们的主要主张有哪些?为什么他们提出要“变”?4. “一个苍老的声音”指的是哪些人的声音?他们为什么对“改”表现出了“犹豫” ?5.一个“杀”字能说明哪些问题?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前,许多中国人自视甚高,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他们或多或少地保留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日本的心理优势,认为日本是不自量力,如果与中国交锋,必败无疑。然而一向被认

2、为是东亚文明主导者的中国,竟然被经过明治维新开始强大起来的岛国日本打败,这一事实使中国人在备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如何在危机中自救?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的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1.时代背景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给中国带来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P124“学思之窗”,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1)列强侵华方式发生变化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哪些?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产生了什么危害?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设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修路和开矿: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

3、和资源;直接掠夺中国资源。开银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总之,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使民族危机加深。深重的外患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唤起以爱国救亡为目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租借期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

4、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实质: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对中国的影响: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1)危机出现的原因: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清政府要偿还外债本息;各地的自然灾害严重,增加经费兴修水利和赈

5、灾。(2)措施(3)结果在腐朽的封建制度里,在帝国主义纷纷侵略的间隙里,中国内部新的生产因素暗自生长着3.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企业数资金额(万元)18631894 119 68018951898 74 1432材料二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商办厂矿数量增加;投资总额迅速增长;轻工业发展最为显著。(2)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及原因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

6、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

7、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因此发展艰难。既然如此,为什么在此时还会有初步的发展?(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A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甲午战争以后,掠夺性的投资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侵略仍然在继续扩大,加剧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在客观上也使中国城乡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和可能;B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甲午战败,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加

8、之巨额赔款,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困难,迫使清政府减轻和放松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限制。19世纪末,中国出现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随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有所壮大,这是维新运动的阶级基础,他们强烈要求改革现状,作为一个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了具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维新思想从产生到发展,形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改革运动,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1) 理论基础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

9、9世纪70年代后,它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思想来源: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法国启蒙思想,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思想来源。洋务运动的兴起,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大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王韬、郑观应。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人物较多,时间跨度也较长,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他们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由于他们与洋务派关系密切,有些人曾是洋务运动的参与者。但他们与洋务派不同,认为单纯科学技术不能使国家富强,主张维新变革,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

10、级的要求,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主张(思想的特征):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振兴工商业的经济思想);与外国进行商战(以“商战”反对侵略的爱国思想)文化上主张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提倡西学的文化教育思想;)政治上主张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思想)意义:虽然他们的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但他们的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的维新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局限性:那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刚起步,民族资产阶级还未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因此早期维新派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