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陕西小吃小识录》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3182304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平凹《陕西小吃小识录》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贾平凹《陕西小吃小识录》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贾平凹《陕西小吃小识录》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贾平凹《陕西小吃小识录》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贾平凹《陕西小吃小识录》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贾平凹《陕西小吃小识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平凹《陕西小吃小识录》(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贾平凹陕西小吃小识录 醪糟 羊肉泡 歧山面 凉皮子 葫芦头 桂花稠酒 浆水面 柿子糊塌 粉鱼 腊汁肉及肉夹馍 壶壶油茶 乾县锅盔 辣子蒜羊血 腊羊肉 石子饼 甑糕 钱钱肉 大刀面 油条 泡油糕 揽饭 圪坨 跋 醪糟 醪糟重在作醅。江米泡入净水缸内,水量以淹没米为度,夏泡八时, 冬泡十二时。米心泡软,水空干,笼蒸半时,以凉水反复冲浇,温度降至 三度以下,空水,散置案上拌糯粉,装入缸内,上面拍平,用木棍在中间 由上到底戳一个直径约半寸的洞。后,盖草垫,围草圈,三天三夜后醅即 成。 卖主多老翁,有特制小灶,特制铜锅。拉动风箱,卜卜作响,一头灰 屑,声声叫卖。来客在灶前的细而长的条凳上坐了,说声:“一

2、碗醪糟, 一颗蛋”。卖主便长声重复:“一碗醪糟,一颗蛋-!”铜锅里添碗 清水,放了糖精,三下两下烧开,呼地在锅沿敲碎一颗鸡蛋打入锅中,放 适量的醪糟醅,再烧开,漂浮沫,加黄桂,迅速起锅倒入碗中。 要问特点?酸甜味醇,可止渴,健胃,活血。羊肉泡 骨,羊骨,全羊骨,置清水锅里大火炖煮,两时后起浮沫,撇之遗 净。放旧调料袋提味,下肉块,换新调料袋加味。以肉板压实加盖。后, 武火烧溢,嘭嘭作响,再后,文火炖之,人可熄灯入睡。一觉醒来,满屋 醇香,起看肉烂汤浓,其色如奶。此羊肉制法。 十分之九面粉,十分之一酵面。掺和,搅匀,揉到。做馍胚二两一 个,若左食右乇左食右乇状,左食右乇边起棱。下鏊烘烤,可悠悠

3、温酒,酒未热,则开鏊,取之平放手心,在上骚骚,手心则感应发痒,此 馍饼制法。 食客,出钱并非饭来张口,净手掰馍,碎如蜂左月右上夭下韭。一 是体验手工艺之趣,二是会朋友谈艺文叙家常拉生意,馍掰如何,大、 小、粗、细,足可见食者性情;烹饪师按其馍形,分口汤、干泡、水围 城、单走诸法烹制,且以馍定汤,以汤调料,武火急煮,适时装碗。烹饪 十年,身在操作室,便知每一进餐人音容相貌,妙绝比柳庄麻衣相师有过 之而无不及。 西安五味巷有一翁,高寿七十。二十年前起,每日来餐一次,馍掰碎 后等候烹饪,又买三馍掰碎,食过一碗,将掰碎的馍带回。明日,将碎馍 烹饪,又买新馍掰。如此反复,不曾中断。临终,死于掰馍时,家人

4、将碎 馍放头侧入棺。歧山面 歧山是一个县,盛产麦,善吃面条。有九字令:韧柔光,酸辣汪,煎 稀香。韧柔光是指面条之质,酸辣汪是指调料之质,煎稀香是指汤水之 质。 歧山面看似容易,而达到真味却非一般人所能,市面上多有挂假招牌 的,俗辨其真伪,一观臊子左火右览法和面条擀法便知。 臊子,猪肉,必带皮切块,碎而不粥。起锅加油烧热,投之,下姜 末、调料面煸炒。待水分干后,将醋顺锅过烹入,冲冒白烟。以后酱油杀 之,加水,煮。肉皮能掐时,放盐,文火至肉烂舀出。擀面,碱合水,水 合面,揉搓成絮,成团,盘起回性。后再揉,后再搓,反复不已。而后擀 薄如纸,细切如线,滚水下锅莲花般转,捞到碗里一窝丝,浇臊子,只吃 面

5、而不喝汤。 在歧山,以能擀长面者为女人本事,否则视之家耻。娶媳妇的第二天 上午,专门有一个擀面的隆重仪式:客人上席后,新媳妇亲自上案擀面, 以显能耐。故女儿七岁起,娘便授其技艺,搭凳子在案前使擀杖。凉皮子 是夏天食品,三九寒天却有出售,吃者,男食者绝少,女人多,妙龄 女人尤多,半老徐娘的女人更多。 制法:一斤面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陆续加水和 稀,加盐,加碱,稀浆用手勺扬起能拉起筷子粗细的条为宜。笼上铺白纱 布,面浆倒其上,摊二分厚,薄厚均匀,大火暴蒸,气圆,约六七分钟即 熟。将面皮从笼箅上扣在案上,每张面皮上抹一层菜油,叠堆一起晾凉后 用摆刀切成细条。 卖主卖时并不用称,三个

6、指头一捏,三下一碗,碗碗份量平等,不会 少一条,多一条也不给。加焯过的绿豆芽,加盐,加醋,加芝麻酱,后又 三指一捏,三条四条地在辣椒油盆里一蘸放入碗上,白者青白,红者艳 红,未起唇则涎水满口。 且记:吃凉皮子的别忘记带手帕,否则吃罢一嘴沿红色,有伤体面。葫芦头 同于羊肉泡,异于羊肉泡,同者均为掰馍,异者一为羊肉,一为猪 肉,猪肉又仅限于肠子。 史料载:孙思邈在长安一家专卖猪肠的小吃店吃“杂碎”,觉肠子腥 味大,油腻多,问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随告之窍道,留药葫芦于店家 调味。从此,“杂碎”一改旧味,香气四溢,顾客盈门。店家感激孙思 邈,特将药葫芦高悬门首,渐渐,葫芦头取其名。 葫芦头三道制作工

7、艺,处理肠、熬汤、左水右上大下卯左食右歹 。肠过十二次手续:左提手右妥,捋,刮,翻,摘,回,再左提手右 妥,漂,再捋,又再捋,煮,晾,污腥油腻尽脱。熬汤必原骨砸碎,出 骨油汤水乳白,下肥母鸡一只,大料花椒,八角,上元桂,大火小火汤浓 而止。左水右上大下卯时将肠切“坡刀形”,五片六片即可,排 列在掰好的馍块上,滚汤烧,三四次,加熟猪油,味精,调料水。 南方人初见葫芦头,皆大骇,以为胃不可克,勉强食之,顿觉鲜香, 遂大嚼不要命。有广东人在羊城仿法炮制,味则不及。 乡俗:身弱气柔人宜多食之,日久健壮。这恐怕是和药王孙思邈有关 吧。桂花稠酒 一、泡米:清水入缸,淹没江米,木瓢搅拌使脏物上浮撇而弃之。四

8、 时为宜。 二、蒸米:上笼,烧大火,熟烂达八成,离火,浇水,先米中间后笼 周围,温度降至三度以下即可。 三、拌曲:平散摊开在案,撒曲面,拌,需均匀。 四、装缸:先置木棒一个,于缸中心,将米从四周装入轻轻拍压,后 木心转动抽出,口成喇叭状。白布盖之,再加软圆草垫,保持三十度温, 三天后酒醅即熟。 五、过酒:将缸口横置两个木棍,铜丝萝架其上,萝中倒多少酒醅, 用多少生水几次淋下,手入酒醅中转、搅、搓、压,反复不已,酒尽醅 干。 酒中放糖精,加桂花,加热烧开。 一般酒澄清,此酒粘稠,一般酒辣辛,此酒绵甜。乡民能喝,市民能 喝,老人能喝,儿童能喝,男人能喝,女人能喝,健胃、活血、止渴、润 肺。 相传太

9、白饮此酒,成诗百篇。故历来文人到长安,专饮桂花稠酒。今 有一学子欲做诗人,每次到酒店大饮觅灵感,但三碗下肚,则大醉,语无 伦次,不识归路。浆水面 “下里巴人”饭。不吃者绝不吃,喜吃者死都要吃。 城里人制浆:锅中添清水,一手持长筷,一手撒面,边搅边撒,搅匀 烧开。将醋曲和洗净的芹菜放在缸里,烧开的面汤入缸内,日晒六七天, 汤呈乳白色即可。乡下人制浆简单,泡半生不熟的萝卜缨子及白菜在瓮, 将糁子稀饭的清汤倒几勺进去,六七天即成。 面条下锅,浆汇锅即可,面捞碗浇浆亦可,以口味而定,但绝少不了 荤油、蒜苗。冬吃能取暖,夏吃能消暑。万不能再加醋,有醋则涩,切 记。 此食流行乡下,城市不多见,一向被视为贱

10、食。殊不知浆水面味在于 淡,淡方是食物本味、真味,饮食是卫护人的生命的,如果自视高雅,追 求滋味精美,那将会本末倒置,反害了卿卿健康。曾风传:浆水致癌,此 恶意中伤。柿子糊塌 吃在临潼。 临潼有火晶柿,火如火,亮如晶,肉质细密,且无硬核。吃一想二, 饱一人思全家。但季节有限,又不易带,遂柿子糊塌应运而生。 将软柿去皮摘蒂,放面盆中搅拌成糊,加入面粉,即为柿子面糊。 用铁片做手提,外凹中凸边高二公分。 手铲将面糊摊入手提,一起入油锅,炸;面糊熟至五成,脱手提漂 浮,翻过,炸;如此数次两面火色均匀即可食之。 但买者多有不忍吃的,颜色太金黄可爱,吃在口,又不忍细咬,半囫 囵下肚,结果有烧了心的。 临

11、潼人炸的糊塌味最佳,油锅前常围满人,便有一光棍只看不买,张 大口鼻吸味,竟肥头大耳。 粉鱼 名曰鱼,其实并不似鱼,酷如蝌蚪。外地人多不知做法,秦人有戏谑 者夸口为手工一一捏制,遂使外人叹为观止。 秦人老少皆能作,依凉水加白矾将豆粉搓成硬团,后以凉水和成粉 糊,使其有韧性。锅水开沸,粉糊徐徐倒入,搅,粉糊熟透,压火,以木 勺着底再搅,锅离火,取漏勺,盛之下漏凉水盆内;“鱼”,则生动也。 漏勺先为葫芦瓢作,火筷烙漏眼;后为瓦制;现多为铝制品。 漏雨可凉吃,滑、软,进口待咬时却顺喉而下,有活吞之美感。易 饱,亦易饥。暑天有愣小子坐下吃两碗,打嘈松裤带,吸一支烟,站起来 又能吃两碗,遂暑热尽去,液下津

12、津生风。 冬吃则讲究炒粉,平底锅烧热,淋少许清油,将葱花稍炒后,倒粉鱼 炒,加糖色、调料,以瓷碗捂住,一二分钟后,色黄香喷即成。卖主见妇 人牵小孩路过,大声吆喝,小孩便受诱不走,妇人多边喂小孩,边斥责小 孩嘴馋,却总要喂小孩两勺,便倒一勺入自己口中。腊汁肉及肉夹馍 并不是腊肉,腊肉盐腌,它则是汤煮。汤,陈汤,一年两年,三代人 四代人,年代愈久味愈醇色愈佳;煮,肉入汤锅,肉皮朝上,加绍酒、食 盐、冰糖、葱段、姜块、大茴、桂皮、草果,大火烧开,小火转焖,水开 圆却不翻浪。 食腊汁肉单吃可,下酒佐饭亦可,然真正欲领略其风味,最好配刚出 炉的热白吉馍夹着吃,这便是所谓“肉夹馍”。是馍夹了肉,偏称肉夹了 馍,买主为了强调肉美,也便顾不得语言的规范了,奇怪的是这个明显错 误的名称全体食用者皆承认,可见肉美的威力了。 现在的城镇人最不喜欢吃肥肉,肉食店里终日在走后门拉关系站长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