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高一地理练习册第一册答案全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8061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AA】高一地理练习册第一册答案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AAA】高一地理练习册第一册答案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AAA】高一地理练习册第一册答案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AAA】高一地理练习册第一册答案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AAA】高一地理练习册第一册答案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AA】高一地理练习册第一册答案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AA】高一地理练习册第一册答案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第一篇宇宙与地球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填空1、恒星、星云2、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3、木星、水星;水星、海王星;金星、火星,金星。二、选择1、A 2、D3、B4、A5、A 6、C7、C、D 8、B、C三、连线行星类别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八颗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四、读图分析1、(1)从左到右依次是:A、C、B、D (2)D、B、C、A2、A水星、 B金星 、 C地球、D火星 、E 木星 、 F土星 、G哈雷慧星 、H 天王星、I海王星。(2)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3、(1)A日冕、B色球、C光球(2)太阳黑子 日冕

2、太阳风光球耀斑色球(3)光球几百万K色球四五千至几万K日冕六千多K(4)A、C五、简答1、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组成物质是氢和氦。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2、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彗星的轨道只有少数是椭圆轨道,多数是抛物线和双曲线,绕太阳运行,且轨道长扁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同行星相比,彗星具有体积大、质量小的特点。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一、选择1、C 2、D3、A、C、D4、A、B二、读图分析1、A新月、B上弦月、C满月、

3、D下弦月2、A、C3、大三、判断登月舱的轰鸣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宇航员顶着凛冽的寒风,迈着沉重的步子艰难跋涉。天 空中一点星光也没有,只有时不时地电闪雷鸣,照亮宇航员脚下溅起的飞扬的尘土。 不正确的理由是:因月球没有大气层,声音无法传播,故听不到登月舱的轰鸣声。因没有大气,不存在空气的水平运动,故没有凛冽的寒风。因月球的引力较小(只有地球的1/6),宇航员应是步骤轻盈,而不是迈着沉重的步子。因没有大气中的微粒散射光,月球的上空漆黑一片,天空中星星的光应是格外明亮。因没有大气,也没有电闪雷鸣等天气现象。因没有风,尘土也不会飞扬。专题3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一、填空1、1957;1981。2、地月、太阳

4、、银河3、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二、选择1、D 2、A3、C4、A、B、C三、读图分析从左到右、从上向下依次是:C、B、E、D、A专题4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赤道,两极(极点)2、西十二,东十二3、减一天4、1,快;7,慢5、黄赤交角,23266、2326,北回归线,南回归线7、春分,秋分 , 赤道8、南回归线(2326S),赤道。9、最长、最短,昼,极昼;极夜10、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四季变化)。二、选择1、B 2、D3、C4、A5、B6、D 7、D8、B9、A10、C11、C三、读图分析1.(1)南,北。(2)A.:45E ,30S

5、B. 135W ,30N(3)东南,正西。(4)24:00(或0:00),21:002.(1)D,B。(2)东、90,东6区。(3)8,C。3.(1)2326S;6634N(2)蛾眉月(3)C4.(1)拉萨,哈尔滨,1小时25分(2)哈尔滨,拉萨。5.(1)北。(2)赤道,晨昏线经过极点(或晨昏线与经线平行)。(3)秋分,春季。6.(1)(逆时针)。(2)A。(3)B。(4)D、B、C、A。(5)B、D、D、A。(6)C。7.(1)12月22日。(2)昼夜平分。(3)正东。(4)2326N。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专题5板块运动一、填空1、大陆漂移、海底扩张2、稳定、地壳运动的活跃3、烈度、震级4、环

6、太平洋、红海沿岸和东非、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洋底二、选择1、B 2、D3、C4、C5、B、C、D6、A、B 7、B、C三、连线大西洋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喜马拉雅山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碰撞太平洋西部岛弧板块张裂四、读图分析1、(1)略(2)太平洋、南极洲 (3) A A B2、(1)略(2) C D A B D五、简答基本一致。原因:世界上的地震带和火山带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因为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内部积聚的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脆弱,加上板块之间的相对移动,地球内部的能量容易从此处得到释放,从而形成地震和火山。专题6岩石与矿物一、填空1、岩浆岩

7、、沉积岩、变质岩 2、石英、长石、黑云母3、化石 4、花岗岩、石英砂岩、变质岩二、选择1、D 2、C 3、D 4、B 5、A 6、A 7、A 8、B E 9、A F 10、A B三、连线花岗岩碎屑类沉积岩玄武岩化学类沉积岩砂岩变质岩石灰岩侵入岩大理岩喷出岩(岩浆)四、读图分析1.AB岩浆CCB(变质)(沉积)地球2.岩石圈岩石矿物化学元素矿产3、(1)氧、硅 (2)铝 C (3)C五、简答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

8、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2、沉积岩沉积的过程是自下而上层层叠置,能看到明显的层理构造,岩层中常保存有沉积根据岩层和化石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未经变动的沉积岩层:上面较新、下面较老。由于地壳运动而变动的岩层:层序遭破坏,可依据化石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根据岩层的组成物质和化石,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例: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表示当时是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专题7地貌一、填空1、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2、侵蚀,堆积3、高寒、缺氧、冻土4、

9、山峰, 盆地、洼地5、强,25,种植业6、重庆、济南、武汉、拉萨、哈尔滨二、选择1、A 2、B 3、B 4、A 5、A D 6、A C 7、B C D 8、A D 9、 A B C D 10、A C D 11、B D 12、C D三、读图分析1、(1)、 a、b、c 。 、 、。 (2)D,B (3)B ,堆积, A,溶蚀和侵蚀2、(1)长江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河口形态等。 (2)A A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B为凸岸,河流泥沙堆积,河床浅。(3)左(北) 北半球河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导致右(南)岸遭受侵蚀,左(北)岸接受泥沙堆积。 (4)江面变宽,流速减慢,河流含沙量增加

10、,并大量沉积而成3、(1)山地 , 500 , 200 (2)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3)坡度较陡、坡度较缓 (4)1300多、1100多、约20RR (5)西北 东南 (6)林,东南,坡度较小,且光照条件较好。 (7)略 注意比例尺,确定MN线与等高线的交点及间距,连接成圆滑的曲线。四、连线三角洲 黄土地貌沙丘 喀斯特地貌沙滩 流水地貌塬、粱、峁 风成地貌峰林 海岸地貌五、简答1、黄土地貌是由深厚的、疏松的黄土构成,由于其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危害农业生产。因此必须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喀斯特地貌是由石灰岩构成,裂隙不发育,成土时间长,土层薄,不保水,不保肥,

11、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发展不利。所以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从图上可以看出,上海的陆地在逐渐向东海伸展。在据今4000年前,岸线大致在嘉定奉贤一线,距今1200年前的岸线已推至宝山(钦公塘)沿线,距今400年前的海岸线在南汇(白龙港东海泥城)沿线,可见陆地形成的速率在越来越快。 造成上海地区造陆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江输沙量的变化。4000年前的长江泥沙供应量尚少,故海岸线伸展十分缓慢,之后随着长江泥沙供应量的增多,上海地区造陆的速度才变得越来越快。 3、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实施人工回灌;加固地基,制订地面沉降的预防措施;建立检测台和水

12、准点组成的检测网,及时了解地面沉降的信息;加强地面沉降的动态研究;通过立法建立对地面沉降的管理和问责机制,增强全社会的防治意识。六、综合(1) B处。 因经过B处的公路基本上沿等高线选线,相对高度小,工程量小,施工容易。(2)丁处。 因丁处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位于河流下游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3)坝址标在丁丙之间河流峡谷处。利:位于河流峡谷,施工容易,工程量小;上游库区为盆地,利于水库蓄水。水电站建成后可以取得发电、灌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旅游观光等综合效益。弊:形成的水库要淹没农田和丙村,须迁移居民。第三篇 大气与天气、气候专题8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 连线“遮阳伞” 减少地面辐射损失,使地表昼夜温差较小“保温被” 削弱到达地表的强烈太阳紫外线辐射“防弹衣” 阻止“天外来客”地地球生命的伤害二、选择1、B 2、B 3、B 4、B三、读图分析1.(1)A C A(2)B D(3)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且随高度增加吸收的紫外线越多(4)A, 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对流层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对流层几乎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随着大气的对流,水汽冷凝成云致雨,引起复杂多变天气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