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80583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AA】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AAA】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AAA】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AA】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AA】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20RR年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教学3.京师大学堂4.苏格拉底方法5.五育并举6.德育过程二简答1.教学评价的原则2.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3.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4.问题的类型并举例说明三论述1.结合课程改革,探讨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2.评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体系。3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分析优点和局限性。4.结合韦纳的三个维度,对考试成功和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分析,要涉及后续行为。20RR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第一部分:解释术语1、教育目的2、苏格拉底法3、教学4、京师同文馆5、德育过程6、五育方针第二部分:简答1、

2、教学评价的原则2、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3、绅士教育的主要观点4、问题的性质,问题分为几种?第三部分:解析1、巴尔赫特教育思想2、陶行知生活教育3、教师的素养4、归因理论20RR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课程标准2、教育目的3、学校管理4、多元智力理论5、骑士教育6、京师同文馆二、简答题1、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2、教育怎么体现社会流动功能3、教师的专业素养4、百日维新的改革三、论述题1、卢梭自然教育理论2、科举制及影响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比较4、举例说明理论联系实际2015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学校管理目标2、课程计划3、德育4、稷下学宫5、

3、三艺6.课程方案二、简答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2、教育对文化功能的体现3、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三、论述1、教师角色冲突以及解决办法2、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的历史性及局限性3、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5、分析比较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一、名词解释1、负强化2、学校教育制度3、稷下学宫4、课程设计5、苏格拉底教育法6、德育过程二、简答题1、简述卢梭的主要教育思想2、教师的劳动有哪些价值3、简述教育的生态功能4、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三、分析题1、评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主要思想2、评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3、结合实例论述

4、传授/接受学习的主要过程4、建构主义评述(可举个例子,也可两者对比)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333真题一、名词解释1.课程标准2.教学方法3.苏格拉底法4.学校管理目标6.稷下学宫二简答1.简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3.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4.列举中国五大书院三论述1.论述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2.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作用与局限性3.论述建构主义中的教育观,学生观,知识观4.论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上海师范大学20RR年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2.教学:教学是在

5、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3.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在百日维新的改革中的重要举措,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4.苏格拉底方法5.五育并举:是蔡元培提出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主张五育并举,“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6、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6.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二二、简答1.教学评价的原则答:(1)客观性原则。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主观臆断、掺杂个人情感,防止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2)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3)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应在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

7、。2.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答:实行有为政治的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人才。董仲舒认为得不到贤才的原因之一是汉初不养士,不办教育;原因之二是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不当。针对第一个原因,董仲舒提出设立太学的主张。他不仅把太学看做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针对第二个原因,董仲舒建议加强选举的严格管理,实行“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的独尊儒术、兴太学和重察举的建议成为汉代的三大文教政策。三大文教政策,可以视作是董仲舒政治思想的具体化。3.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答:洛克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并从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对绅士教育进行了论述。洛克认为绅士应该是“有德行

8、、有用、能干的人才”,新兴资产阶级的“事业家”。绅士应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洛克绅士教育思想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4.问题的类型并举例说明三、论述1.结合课程改革探讨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2.评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体系。3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分析优点和局限性。(1)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具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其中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而心理学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确定方法和手段(2)道德教育理论1.教育目的论必要的目的(最高和最基本的目的):养成五种道德观念可能的目的:与儿童未

9、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2.教育性教学原则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怎样做到?教学的目的与道德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在这个问题上,赫尔巴特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另一方面,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具有机械论的倾向。(3)课程理论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适应;课程要与统觉过程相适应;课程必须要与儿童发展阶段相适应。(4)教学理论1.教学进程理论: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地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之

10、间的联系,就产生了他所谓的“教学进程”。2.教学形式理论: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兴趣可分为四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教学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3.评价: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的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所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使它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5)评价1)正面: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心理学化和科学的教育学之父;

11、丰富了近代教育学理论体系。其思想通过赫尔巴特学派影响了世界教育思想和实践的进展,确立传统教育学派,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巨大。2)反面:过于强调教师作用,强调主知主义,从而导致了现代教育对其批判。4.结合韦纳的三个维度对考试成功和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分析要涉及后续行为韦纳的归因理论将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等作为人们在解释成败时的四种主要原因。学习者如果将成功归因于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满意、自信,从而增强学习动机;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当然,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努力不断积累起来的。不论学习成功还是失败,归因于努力都会使学习者产生较强烈的情绪体验,从而维持和促进学习者继续努力,积极地去争取成功。【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