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三大误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179421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心得: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三大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作心得: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三大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作心得: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三大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工作心得: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三大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工作心得: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三大误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心得: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三大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心得: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三大误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作心得: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三大误区工作心得: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三大误区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 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战略基石。 县区级政府必须转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维和方向, 尽快走出以下发 展误区。 一、革除以 GDP 为纲发展县域经济的旧思维 GDP 是一个量化的数值,很容易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容易进行绩效考核。过去 一些县域政府搞 GDP 崇拜, 上项目仅仅从局部利益出发, 将社会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 济增长,进而用 GDP 衡量县域经济的发展状态。结果,经常出现资源掠夺性开发、环 境破坏性开发、 只见物不见人的开发等问题。 这种以 GDP 为纲的思维方式和发

2、展模式, 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破坏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甚至有可能激 化社会矛盾。 新常态是经济减速转型的新阶段, 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提质的新契机。 在新的历史 起点上,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纠正这种唯 GDP 的做法,把县域经济发展的速 度和质量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 资源支撑力、 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 树立新发展理念,特别是把共享发展、绿色发展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开辟从单纯注重 GDP 向注重人类发展指数(HDI)转型的新路径,跳出以 GDP 为纲发 展县域经济的思维误区。 要把绿色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底色,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尊重

3、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县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和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 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在发展过程中, 要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 作的出发点,坚守底线、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教育、 健康、就业、住房、养老、安全为着力点,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二、告别以县城为中心发展县域经济的旧模式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城市化大趋势的影响, 一些地方误以为发展县域经济就 是发展县城,就是发展城区,忽略了跨县

4、资源整合以及城乡协调发展。在发展县域经 济实践中, 习惯于靠建设县域中心城区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习惯于只在县域这个狭 小的空间中配置资源, 而忽略了资源的综合统筹, 无法做到跳出城区这个范围来发展 县域经济。 新常态下, 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县域经济发展事实上 是县城、乡镇、村庄三级协调的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增强全局开放、协调发展意 识,要在更大格局中集聚资源和能量,寻求动力和空间。在空间发展方面不局限于城 区,要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强城市功能规划,着力打造特色小镇,升级推 动村级集体经济转型,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为重点,完善空间规划,优化区 域功能布

5、局,深入推进全域城市化和城区有机更新,强化主城区辐射功能,切实加快 城镇带动、城乡联动的统筹发展步伐,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人文空间精致和谐,推动县域全区域协调发展。 在区域一体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下, 县域经济发展要立足自身禀赋, 主动突破行政 地域边界,以区域市场为主导,紧紧把握国家推动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明确自身在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和角色分工,放眼全国全球,关 注国际化,融入大市场,用好国际优质的高端资源,启动实施包括引导企业建设外贸 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等内容的一揽子举措,不断优化外贸主体结构、 产品结构、市场结

6、构,奋力开拓新兴市场,在逆境中内外联动,跳出以城区为中心发 展县域经济的传统误区。 三、突破以模仿为手段发展县域经济的旧心态(弘利遴选) 过去一些县域地方政府为了在区域经济竞争发展中占据领先之机、 取得领跑之位,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因地制宜,不深入对本地的资源、区位、人文、发展态势等进行 研究论证,而是盲目借鉴外地发展经验,看到别人发展什么快,自己就跟风搞什么, 制定一些不切合县域实情,没有充分挖掘县域优势资源的发展政策,规划趋同、建设 趋同、政策趋同。县域之间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人才、资金、技术也没有 得到充分有效的流动,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加大了市场交易成本。 事实上,各县域的历

7、史人文、产业基础、自然禀赋不同,县域产业发展理应具有 一定的差异性。县域经济,重在特色;县域产业,重在集群。特色集群经济可以整合 县域内各种生产要素, 形成强大的技术、 市场、 成本等综合竞争优势, 占领市场高地。 在县域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上,要坚持特色集群原则,扬长避短。 “扬长”就是要有所 为,重点利用特有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利用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避短”就是要 有所不为,有所放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县域经济,建立县域优势,必须懂得打好特色牌。要 立足县域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后发优势、产业基础等,找准县域 在区域内的定位、 在全国的定位乃至在全球的定位, 集中打造和展示县域特有的产业文化、非物质文化、市井文化和生态文化。要依托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充分发挥 现有企业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升级,培育行业龙头,做大 做强做优县域特色产业, 实现县域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 化交相辉映、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收并蓄, 跳出以模仿为手段发展县域经济的传统 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