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哲学考点复习精华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8749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AA】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哲学考点复习精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AAA】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哲学考点复习精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AAA】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哲学考点复习精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AAA】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哲学考点复习精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AAA】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哲学考点复习精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AA】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哲学考点复习精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AA】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哲学考点复习精华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哲学考点复习精华版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及其关系(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可以自发形成,但世界观不可)(2)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3)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有普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提供实证知识和基础。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一般结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二)哲学基本

2、问题的内容和意义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理由:这是由哲学的特点决定的;是任何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它是解决其他一系列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一切哲学体系的基本路线和方向。?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它为研究哲学发展史提供了一条基本的

3、指导性线索;它提供了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的科学标准;它是反对形形色色唯心论、不可知论的锐利武器;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派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2)唯物主义三个历史形态:第一个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第二个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亦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和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第三个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主要

4、形态和存在根源(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精神、意识、思维的派生物或表现。(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本原个人的感觉或意识。贝克莱“感觉的组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客观精神”,黑格尔、朱熹(3)唯心主义的根源: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发达,以及脑体劳动的分离,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思想理论来源A.社会历史条件:

5、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三大运动英国德国法国)B.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第一次科学规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马哲与具体科学关系:(1)马哲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2)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要以马哲为指导。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认识论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

6、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哲学史的二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行而上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2)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鉴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3)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运用概念的艺术、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1、三种唯物主义

7、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a.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实在的,是物质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从而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b.唯物主义物质观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把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相区别,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d.从实践中理解物质,体现了

8、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4、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具有不可分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观: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2.运动与静止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运动和静止是有区别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静止指事物的位置或性质未变的状态。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

9、一定时间、一定范围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把运动和静止、变革和稳定辩证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稳定中实现变革,通过变革实现稳定。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性和不可逆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它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可以从长、宽、高三个方面加以度量。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不可分性。表现在:,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无限性和有

10、限性。反对否认时间、空间客观性的唯心主义时空观和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意义: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抓紧利用时间,充分利用空间。4、规律及其客观性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由于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同时我们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世界时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目的的需要,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限制和防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其有利作用。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自然规律

11、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2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复制出现3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5、意识的产生、本质和

12、能动作用(一)、意识的产生1.意识的产生: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它的本质是思维,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在人的意识的原始产生中,社会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2. 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形式(二)、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动地追溯过去,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创造一个理想世界,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

13、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上。(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再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实践是两者统一的基础。怎么发挥:1、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是多样性的统一。意义: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

14、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共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路线的核心,是我党的法宝,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根本。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两个总特征。(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普遍联系原理的基本内容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关系。(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认识和意志为转移;联系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主观幻想的。(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

15、、现象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的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注:不是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具体有条件的。(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联系也是多样的。2.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1)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和系统的观点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反对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和思想方法。(2)要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树立整体观点和系统观点。(3)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定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二)发展的永恒性1、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的标志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2、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原因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并且添加了一些为旧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