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813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9A文】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9A文】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9A文】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9A文】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目录1 政治史11.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1.1.1 夏商周政治制度11.1.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1.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31.1.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41.2 西方古代政治制度61.2.1 雅典的民主61.2.2 罗马法71.3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81.3.1 英国君主立宪制81.3.2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81.3.3 欧洲大陆民主政治立91.4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111.4.1 鸦片战争111.4.2 太平天国运动111.4.3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1.4.4 辛亥革命131.4.5 新民主主

2、义革命的崛起141.4.6 十年对峙151.4.7 抗日战争161.4.8 解放战争171.5 早期共产主义运动191.5.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1.5.2 俄国十月革命191.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211.6.1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11.6.2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221.6.3 祖国统一大业231.7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41.7.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41.7.2 开创外交新局面241.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61.8.1 两极格局的形成261.8.2 多极化趋势261.8.3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272 经济史292.1 中国古代经济292.1.1 农业29

3、2.1.2 手工业292.1.3 商业302.1.4 古代经济政策312.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32.2.1 新航路的开辟332.2.2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332.2.3 第一次工业革命342.2.4 第二次工业革命342.3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62.3.1 洋务运动362.3.2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62.4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392.4.1 改革开放前392.4.2 改革开放402.5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22.5.1 物质生活与习俗422.5.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422.5.3 大众传媒的变迁432.6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452.6.1 经济危机452.6.

4、2 罗斯福新政452.6.3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462.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472.7.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472.7.2 战后苏联经济改革482.8 经济全球化502.8.1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502.8.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502.8.3 经济全球化513 文化史533.1 中国传统文化533.1.1 百家争鸣533.1.2 汉代儒学533.1.3 宋明理学543.1.4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553.2 西方思想简史573.2.1 古希腊哲学573.2.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573.2.3 启蒙运动(从王权下解放)583.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603.

5、3.1 科学技术603.3.2 古代文学613.3.3 古代书法绘画613.4 近代科学的发展633.4.1 物理学633.4.2 生命起源之谜633.4.3 科技革命643.5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653.5.1 从学技术到学制度653.5.2 学思想653.6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673.6.1 新三民主义673.6.2 毛泽东思想673.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673.7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693.7.1 科技成就693.7.2 双百方针693.7.3 新中国的教育693.8 十九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703.8.1 文学的繁荣703.8.2 美术作品703.8.

6、3 音乐与影视70【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1 政治史1.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1.1 夏商周政治制度1.夏: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是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禹传启,家天下”用“父死子继”的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尧舜时代的禅让制。2.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继承上或者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通过占卜使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甲骨文的诞生)。初步建立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上授予方国首领侯、伯封号,但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3.西周制度:(1)分封制(权力的分配)。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巩固政权。

7、对象:王族、功臣、古代贵族后人。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掌握封国内的军政大权。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在自己封疆内实行再分封。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消极影响:封国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周天子权威的逐渐削弱,分封制瓦解,中国进入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2)宗法制(权力的继承)。目的:维护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权力继承问题。内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按父系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影响:保证了各级贵

8、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礼乐制(权力的维护)。对统治阶级日常政治、社会活动的规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4.西周政治制度特点: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族权与政权以宗法制为核心合二为一,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建国家政治结构。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政治。5.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分封制宗法制不同点含义又称封邦建国,由周王室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治权的制度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制度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确保王权

9、稳定特点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邦国有同姓、异性之分。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皇权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

10、实施。1.1.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特征: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尤以商鞅变法为代表。(2)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推广使井田制逐步瓦解)(3)表现: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屡屡发生;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4)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六国。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皇帝制度: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表现:皇帝集行政、立法、司法、军权于一身,主宰国家政治,缺乏其他力量的制约。(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相,监察百

11、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往往空缺)。九卿:如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廷尉(管理刑狱、司法)等。特点与作用: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军国大政完全操于皇帝一人之手,初步形成了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3)地方机构(郡县制):内容:郡设郡守(行政)、郡尉(军事)、监御史(监察);县设县尉(军事和治安)、县丞(司法);县以下设乡、里、什伍。特点:郡县长官定期向中央政府汇报工作,一概由中央任免调动,不得世袭。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大一统政权。3.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维护和巩固秦朝的统治,强化皇帝专制权威,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奠定了中国

12、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有利于封建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4.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适应基于大一统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职责范围封君具有封国的所有权与行政管理权只能在辖区内行使行政管理权,无所有权历史作用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的统治,稳定政治秩序,但也容易使封国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1.1.3 从汉至

13、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两条主线:中央和地方的斗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1.中央集权:(1)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一方面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另一方面又分封诸侯王(从异姓王到同姓王),称为“郡国并行制”。郡设太守,国设丞相,分别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同姓诸侯势力过大,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化王为侯,收归郡县管辖,逐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2)唐代中期,为适应疆域大大扩张的需要,在地方上设立总揽军、民、财权的节度使,经安史之乱后转变为半独立的“藩镇”,严重削弱中央集权,促成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3)北宋:抽调地方精兵组建禁军,一半驻京师,形成“守内虚外”的局面;派文官出任州

14、郡长官,其下设通判负责监督;州郡赋税除小部分自用外,全部由转运使上缴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使国家“积贫积弱”。(4)元:元朝幅员辽阔,为进行有效管理,在地方上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下设路、府或州、县,对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加强皇权(1)汉武帝改革:由皇帝亲自选拔尚书令、侍中、常侍等组成“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在地方上设立刺史作为监察官,以小制大。(2)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掌行政(执行机构)。六部:尚书省下设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合称六部。作用: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保证了君权的独尊,相对提高了行政效率。(3)宋代改革:收精兵:将统兵权收归“三衙”(殿前司、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将调兵权收归枢密院。使统兵权与调兵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