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高考生物重点突破专题-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7529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高考生物重点突破专题-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8A版】高考生物重点突破专题-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8A版】高考生物重点突破专题-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8A版】高考生物重点突破专题-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8A版】高考生物重点突破专题-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高考生物重点突破专题-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高考生物重点突破专题-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20RR高考生物重点突破专题十二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时间:40分钟)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图T121A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B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食物的影响C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D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

2、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T122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图T122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6生态系统如图T12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T123A若图中A、B、C依次表示同一个

3、种群中的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衰退型种群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则B、C可以是同一个生物种群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了ABC的食物链那么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7如图a、b、c、d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T124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最强C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种群的

4、种内斗争最激烈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则a是最高营养级8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度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_。研究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_。(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群落类型树种数量平均胸径(cm)平均高(m):撂荒7年的次生林228.76.3:25年的次生林8110.48.4:50年的次生林9611.89.2: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12813.71

5、0.5分析上表可知:_。_。(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_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在取样的过程中要注意_。同时发现植物间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9请根据图T125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图T125(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2)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若出现_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3)曲线和曲线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_,其进化过

6、程中基因频率_(一定/不一定)会发生改变。(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点后,增长率为0。(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点后进行,原因是_。10林业部门对某地区稳定生态系统中乔木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获得了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据图回答。图T126(1)调查图1中植物F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该生态系统中植物F的种群数量处于图2中的_段。(2)植物D的数量增长符合图2中的曲线_,原因是_。如果植物D是当地木材的主要来源,选择在_时间对应的种群数量砍伐植物D,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最小。(3)

7、图1中树木B与树木C之间的差异属于_多样性,主要是由_和_引起的。树木B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_多样性。11图T127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甲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_株/(100m2年)(以“”代表增强,以“”代表减少)。从图甲中BC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年份中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可以用图乙_曲线表示。(2)该森林生态系统曾在R时(丙图中)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从图丙曲线分析,S时以后该生态系统一定经历了_过程。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_。专题集训(十二)参考答案1C【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表

8、明该地区的雨水相对较丰富,故C正确。2C【解析】C项错,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将酵母菌溶液滴于盖玻片边缘,待其慢慢渗入,当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3B【解析】甲在浅水处分布较多,说明其对光的需求较大,应是硅藻。乙的数量随甲的数量变化而变化,乙是虾,丙是小鱼。从能量金字塔来看,丙所含能量最少,A正确;物种甲在不同水深个体数量不同是受光照影响,B错误;丙以乙为食,乙的数量突增,短期内丙的数量会增加,后来减少,维持在一定的水平,C正确;三种生物不是同一个物种,彼此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4C【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会使计算所得数

9、值偏大;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也会使发病率偏高;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会使种群密度变大;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5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群落的演替,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增加;群落演替过程中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中丙为优势种,个体数量多,乙、丙极少,此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其他优势个体数量减少,不至于消亡;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

10、,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7B【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生态系统的内容,并需要有一定的图形图标分析能力。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基因丰富度最高的植物。物种丰富度越高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种群密度越大,种群的种内斗争越激烈。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物种所含能量越少。8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属于考纲的理解、应用能力层次。生物群落是指自然环境中所有生物体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B、C为三个营养级,不能构成生物群落。7(1)群落的演替物种丰富度群落的水平结构(2)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物种数量的增加、林木的不

11、断生长的方向进行的在次生演替的前50年内,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比较快,而50年150年之间次生林群落植物增长的速率放缓(3)样方随机取样争夺资源和空间9(1)(2)cd(3)曲线一定(4)f(5)ee点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综合运用、获取信息等能力层次。(1)马缨丹引种到夏威夷后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说明是“J”型增长,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2)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S”型增长,图中曲线符合,若出现曲线下降,如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3)曲线和曲线代表的种群进化速率较快的是曲线,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

12、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改变。(4)当种群数量达到f点后,增长率为0。(5)由于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e后进行。10(1)样方法de(2)影响植物D增长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b(3)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物种【解析】此题考查生物群落中与种群数量有关的内容以及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层次的理解,属于考纲理解层次。(1)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该生态系统为稳定生态系统,所以各种乔木数量都在K值附近波动,处于de段。(2)该生态系统为稳定生态系统,所以各种乔木数量增长符合“S”型增长曲线,原因是资源、空间的限制;砍伐,使其数量保持在K/2最有利于其更新。(3

13、)树木B与树木C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基因多样性,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的差异主要是由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树木B与树木D、E、G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11(1)12(2)次生演替(答演替不得分)先增多后趋于稳定【解析】本题以坐标图和表格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演替和能量流动的效率,属于考纲综合运用层次。(1)图甲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510)/(19901985)1株/(100m2年)。(2)此生态系统的演替是自然灾害后又引起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中生产者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趋于稳定,因此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先增多后趋于稳定。【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