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7216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7A文】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7A文】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7A文】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7A文】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高中古文60段答案1、班昭续汉书1.终总是2.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参考译文】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会的要求。她的哥哥班固撰写汉书,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还没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编纂汉书。皇帝还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称她为“大家”。每当有人贡献稀奇的东西来,皇帝就下诏命班昭作赋写颂。当时汉书刚问世,有很多人不大读得懂,班昭的同乡马融就住在藏书阁下,向她学

2、习汉书。2、蔡文姬求情1.拜见赤足马棚勇敢的士卒2.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确实同情你(相,你);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3.被动词。【参考译文】董祀做屯田都尉,触犯法律将判死罪,蔡文姬为这件事面见曹操请求赦免。这时朝堂上坐满高官,名士和远方来的使者,宾客,曹操对众人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外面,今天让她来拜见诸君。等到文姬进了朝堂,只见她蓬头散发,赤足而行,又俯身叩头请罪,说话时口才出众而充满悲伤之意,众人都因此而动容。曹操说: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已经送出去了,又怎么办呢文姬说您的马厩里有成千上万匹好马,手下有数不清的勇士,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匹快马,而不去救助一个将死

3、的人呢曹操被她话所感动,就追回成命,宽宥,赦免了董祀之罪。3、炳烛而学1.迟、晚怎么敢好2.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3.下面一段话。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4、”4、薛奎识范镇1.使更加退让到、前往超过2.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必然凭文学出名。【参考译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镇守四川,一见面就爱重他,让他住在自己的府中,使他和子弟们讲论学问。范镇自己更为谦逊退让,常步行到薛奎的府门,过了一年,人们不知道他是帅府的宾客。薛奎还朝时,带他一起进京。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回答说:“得到一个伟人,将会以学问闻名于世。”5、芮伯献马贾祸1.同“率”抛弃满足最终赶走2.以之献于王;使人求焉。3.你没什么用来应付他们;这会招致灾难的;就在周厉王前诬陷他;你明知周厉王贪财却开了口,这是芮伯的过错。【参考译文】周厉王派芮作统帅

5、军队讨伐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因班师归来就献马给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作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中伤芮伯。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导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6、及之而后知1.哪翻阅2.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3.走了之后才知道艰难;通晓

6、各种佳肴的菜谱,还不如厨师的尝一口。4.实践第一。【参考译文】接触了事物后,才能了解事物,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做事的艰难。哪有不经实践就掌握知识的道理呢?只浏览五岳之图,就以为了解山脉,实不如樵夫一双脚接触的多。高谈沧海的广阔,就以为了解海洋,实不如商贩一眼看到的东西多。精通八珍的食谱,就以为知道了食物的味道,其实不如厨师品尝一下。7、管仲破厚葬1.没有什么用回答作为、行动2.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用什么办法禁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3.句首语气词,无义;那些4.非名之则利之也。【参考译文】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

7、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可以带来名声,就是可以获得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没过多久,豪华葬礼的风气就止住了。8、董叔攀附权贵1.往后的某一天抓起来2.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你为什么不替我(这门亲事)!(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参考译文】董叔想要娶于范氏,叔向说:“范氏富有,为和要和她成亲呢?”董叔说:“想攀附她。”过了几天,

8、董祁(于范氏)对范献子抱怨说:“董叔不尊敬我。”献子就把董叔抓起来绑在了院中的槐树上。叔向经过的时候,董叔对叔向说:“你可以为我求情吗?”叔向说:“你想攀付的愿望达成了,还请求什么呢?”第(1)小题“范氏富,盍已乎?”翻译: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翻译此句要注意三点:疑问副词“盍”及固定结构“盍乎”。“盍”是“何不”的合音。“盍乎”应该翻译为“为什么不呢?”实词“已”的意思,“已”,本义是停止。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用例有:“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学不可以已”(劝学)在这一句中可以译做“停止”或“结束”、“取消”。谓语动词“已”后

9、省略宾语现象。根据文段语境及文后注解中对“系援”的解释,“已”字后应补出省略的宾语“婚事”、“亲事”。第(2)小题“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翻译: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翻译此句要注意两点:实词“执”与“纺”的意思。“执”,本义是拘捕、捉拿。语文课本中有:“被执至南”(梅花岭记)。在该句中可以译做“抓”。“纺”字的意思在文后注解中已给出。谓语动词后宾语省略现象。“执”与“纺”之后要补出“之”,即“董叔”。第(3)小题“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翻译:(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翻译此句要注意两点:对话中主语与宾语省略现象。谓语动词“欲”之前要补出主语“子(你)”,之后要补

10、出宾语“之(东西)”。宾语前置现象。“又何请焉”即“又请何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常常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该将宾语移到动词后。9、王昭君出汉宫1.画只是中途2.想要召哪个宫女,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3.容貌平常;画工4.报出。【参考译文】汉元帝的宫女既然很多,于是就派画工去画下她们的模样,想要召唤她们时,就翻看画像按图召见。宫女中相貌一般的人,都贿赂画工。王昭君容貌非常美丽,不愿用不正当的手段去乞求,画工就丑化了她的容貌。后来匈奴来媾和,向汉元帝求赐美女,元帝便拿昭君当做皇族女嫁去。召见以后又很舍不得她,但是名字已经告诉了匈奴,不想中途更改,于是昭君终于去了匈奴。10、商於子驾豕1.小

11、牛责备错回答近于回头大概2.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我同情你才告诉你;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参考译文】商於子家很贫穷没有牛耕田,就牵一头大猪日出而作。大猪不肯就范(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道:“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以牛得力气之大能够(耕)其土块,蹄子的坚硬(有力)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宁毋子先生说:“诗经不是有云(说)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

12、你才告诉你,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以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毋宁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个人应该是(对现实)有激愤的(那种)人。”11、魏收改武学文1.等到停,此指懈怠2.很能写文章;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凭文章华丽而著名。3.【参考译文】魏收十K五岁,已经很能写文章。等到随同父亲到边关,爱好练习骑马射箭,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荥阳郑伯和他开

13、玩笑说:“魏郎你用的戟多少重啊?”魏收很惭愧,于是回过头来读书。夏季,坐在木板床上,跟随着被树遮蔽的影子移动背诵书。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而精力充沛不懈怠,(后来)他凭借凭文章华丽而闻名于世。12、申屠敦之鼎1.平民指代汉鼎模仿打地洞大体相同只是哪个依次停闭口2.那权贵把它当成珍宝,在招待宾客宴饮时欣赏它;那开头极像这鼎;我召集经历这事之后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颠倒是非);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3.抨击社会上有权势就可颠倒黑白的现象。【参考译文】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这个鼎外形)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错,花纹斑斓。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

14、了这个鼎非常喜欢,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铸的时候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还在地下挖了个洞埋了三年。泥土和药水都腐蚀着鼎,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一天,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有权势的贵人,贵人很珍视这个鼎,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东西,于是就说:“我也有一个鼎,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权贵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权贵人)看了很久说:“不是真的。”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忿忿不平,争辩个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敦就不敢说话了,回去感慨地说:“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

15、了。”龙门子听了笑着说:“敦认识的有什么晚的?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13、强弱之辩1.句首发语词,无义推崇金属极2.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柔弱的人吗?3.强与弱是相对的。【参考译文】强的不是自己很强,由于依靠弱陪衬出它的强;弱的不是自己很弱,由于依靠强显出它的弱。所以弱被强制服,强被弱推崇,彼此互相制约,这是自然的道理。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所谓弱者,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怯懦的人吗?可见在于有德,不在于有力。金属是天下最刚强的;水是天下最柔软的。金属虽然刚强,折断它却不可以续接;水虽然柔弱,斩断它却不可以使它断开;那么水的柔弱能成就它刚强的一面,金属的刚硬不会消除它柔弱的一面。14、诸葛亮传略1.年轻时超出特殊的才能交已任命2.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人数少而且没一块地盘;孙权早就敬佩刘备。3.赤壁【参考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动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声望显达。这是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