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7535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0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填涂考试号。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5.保持答题卷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

2、弄破。第一部分(2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这是一条孤独的巷,除了住户,好像少有人从这里穿过。附近的因果巷、人民路、皮市街,每一条都浓墨重彩,人声(dng) 沸。那些热闹,像一个无形而透明的玻璃罩子,将包裹其中的闾邱坊与世隔绝开来。于是,时间不再流(tng) ,闾邱坊变得静(m) 而安(xing),似乎悬空静止在了某一个节点,建筑是漂浮的,大名头的历史人物们和眼前缓行的电动车,还有晒被子和腊鱼的阿婆笑语盈盈地共处在一个天井中,各自忙禄着水雾弥漫的四季里,古城中好像只有这里独享着一种明亮温热的阳光。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人声(dng) 沸 流(t

3、ng) 静(m) 安(xing)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晴空一鹤排云上, 。( 秋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3.名著阅读。(5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3分) 八戒与沙僧听得呼他圣号,即忙解了马、挑着担奔出来,也不顾泥泞,顺涧边找寻。只见那上溜头,翻波滚浪,

4、急流中尚下一个人来。沙僧见了,连衣跳下水中,抱上岸来,却是孙大圣身躯。嗯!你看他蜷跼四肢伸不得,浑身上下冷如冰。沙和尚满眼垂泪,道: “师兄!可惜了你,亿万年不老长生客,如今化作个中途短命人!” 语段中孙悟空被伤得如此严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下列关于西游记和朝花夕拾两本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乱石山碧波潭底,孙悟空变作一只螃蟹,偷走了牛魔王的辟水金睛兽。 B.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其中二借芭蕉扇时采用了假冒牛魔王的方法。 C.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都写到了鲁迅离开家乡,外出求学的经历。 D.“我”对长妈妈产生空前敬意的原因是她给“我”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

5、山海经。4.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4分)从上面图表的调查数据中,你发现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有什么特征?(2分) 相对于纸质化阅读,数字化阅读有利也有弊。请从利弊两个角度,各写出一点你的看法。 (2分) 第二部分(4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7题。(10分)题金陵渡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注】金陵津渡: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畔。渡,渡口。瓜洲:在长江北岸,与镇江市隔江相对。5.张祜写诗,常雕章琢句。有人说“潮落夜江斜月里”中的“斜”字用得精妙,请你分析妙在哪里?(3分) 6.枫桥夜泊中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名句。能否将本诗末句

6、中的“星火”改成“渔火”?为什么?(3分)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与本诗“一宿行人自可愁”,都是借月抒怀,说说两位诗人各抒发了怎样的“愁”绪?(4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1题。(13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

7、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作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乙】有樵者伐木山冈,力倦小憩。遥见一人持衣数袭,沿路弃之,不省其何故。谛视之,履险阻如坦途,其行甚速,非人可及;貌亦惨淡不似人,疑为妖魅。登高树瞰之,人已不见。由其弃衣之路,宛转至山坳,则一虎伏焉。知人为伥鬼,衣所食者之遗也。急弃柴自冈后遁。次日,闻某村某甲于是地死于虎矣。路非人径所必经,知其以衣为饵,导之至是也。物莫灵于人,人恒以饵取物。今物乃以饵取人,岂人弗灵哉!利汩其灵,故智出物下耳。 (纪昀虎)【注】袭:衣一套为一袭。伥(chng )鬼:指被老

8、虎吃掉而变成老虎仆役的鬼。常做老虎的帮凶,引诱人使其被老虎吃掉。汩:扰乱。8.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则一虎伏焉(虎)不省其何故(虎) 必有我师焉(论语)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D.闻某村某甲于是地死于虎矣(虎)登高树瞰之(虎) 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E.目似暝,意暇甚(狼)其行甚速(虎)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物莫灵于人,人恒以饵取物。 10. 【乙】文中哪些细节表明樵者遇到的不是人?(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1. 【甲】文中的狼与【乙】文中的虎有何相似之处?结合两

9、篇文章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4题。(7分)磨难汪国真 磨难有如一种锻炼,一方面消耗了大量体能,一方面却又强身健骨。 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古时的斯巴达青年,迫于风俗的压力,每年都要在神坛上承受答刑,以增强忍受磨难的耐力,则同时具有主动和被动这两种因素。 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愈见锋芒;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在为磨难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感,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 过多的磨难,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或许是件幸事,诚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10、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无论如何是一种不幸,中国的近代史已把这一点昭示得清清楚楚。古人言:“多难兴邦。”这只是一种狭义上的真理,而不是广义上的真理。 英国作家希尔顿在他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地名香格里拉。后人把香格里拉喻为世外桃源。 遗憾的是,人们命运中的香格里拉总成虚幻,而生命中坦塔罗斯式的磨难却是百分百的真实。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因此,若想做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则是磨难少一些好,若想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则不舫多经历些磨难。人的容颜往往和磨难成反比,人的魅力往往与磨难成正比。 磨难能使人优秀,也证明着这种优秀。如果既想成为优秀,又想躲避磨难,这样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删改)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3.文章第小节引用孟子的话有何作用?(3分)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2分)( ) A.古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