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5143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7A文】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7A文】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7A文】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7A文】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学案2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学案引语“得实词者,得翻译之天下。”信哉斯言!作为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分点”实词,它有哪些具体实词需要关注的,又如何将它们翻译得准确无误。这,不仅是文言文一轮复习,更是当前二轮复习乃至三轮复习不变的主旋律。该学案试图强化你的实词分点意识,帮助你解决五类重要实词的翻译到位,让你成为一个会临场解决问题的聪明学习者。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

2、,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有删改)(1)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译文:_答案(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解析要点:“简”(动词,挑选),“逆”(动词,迎战),“侔”(动词,匹敌),“小”(副词,稍微),“却”(动词,后退)。(2)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译文:_答案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

3、,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解析要点:“檄”(名词活用为动词,下军令),“置”(动词,放弃),“居”(动词,停留,引申为“过了”),“械”(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枷锁拘捕),“斩于市”(状语后置,“于市斩”)。参考译文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他)被提拔为融州知州。峒族将领吴侬凭恃险要地势而成为边境祸患,(张守约)捕杀了他。欧阳修又推荐张守约可以担任将帅,(他)担任了定州路驻泊都监,调往秦凤(任职)。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夏人从两边包抄,张守约在阵前挺身站立,亲自擂响

4、战鼓,发强弩射杀敌方的首领,敌人于是退走了。(朝廷)提升(张守约)为西上阁门使、镇戎军主管,调往环州任职。慕氏家族强横凶狠难以节制,鼓动部落滋事,(张守约)统率军队征讨并擒获他们,部落余众逃到夏国。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说“逆”“逆”是文言次常用词。甲骨文写作“”,左边和右下边合起来是“辵”字(即“辶”),表示行走;右上边是“大”字(像人形)倒过来。合起来指有人自外而入,表示“迎向、迎着”,与“送”相对,引申为“迎击、迎战”义,如本选段“简兵五百逆战”中的“逆”字。还有以下义项:预先猜想。如“凡事如此,难可逆料”(诸葛亮后出师表)。违背,

5、触犯。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叛逆。如“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旅舍。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馀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选自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1)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译文:_

6、答案(王韦庵)曾经因为擅自打开官仓赈济灾民而触犯法律,被刑部官员逮捕,必须服劳役来赎罪。解析要点:“坐”“输”,“于理”句式,句子大意。(2)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译文:_答案他离开深泽县的时候,百姓选取他的善政编成歌谣,歌词虽然没有章法但情意独到。解析要点:“去”“摭”“意”,句子大意。(3)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译文:_答案首先向朝廷申请减免拖欠的租赋数十万,清理冤案,救活的无辜百姓用千计数。解析要点:“逋”“狱”“活”,句子大意。参考译文我的朋友王韦庵,在永乐年间担任深泽令。在深泽县任职将近二十年,(他)用诗书礼义教化百姓,像哺育自己的孩

7、子一样养育一县的百姓,百姓像爱戴自己的父母一样真心实意地爱戴他。(王韦庵)曾经因为擅自打开官仓赈济灾民而触犯法律,被刑部官员逮捕,必须服劳役来赎罪。百姓就驱赶二百辆牛车代他服役,一个月就完成了,百姓迎接他这位县令回来任职,载歌载舞的人堵塞了道路。他离开深泽县的时候,百姓选取他的善政编成歌谣,歌词虽然没有章法但情意独到。到他出任松江府同知,首先向朝廷申请减免拖欠的租赋数十万,清理冤案,救活的无辜百姓用千计数,他致力于了解人民的痛苦,就像在深泽时一样。“坐”字义项辨细微“坐”是120个常用实词之一,是考生应当重点掌握的。它有动词义“坐下来”,名词义“座位”,以及作“因为”讲。以上这几个义项好理解,

8、只是当“犯罪”讲时当留心:一是“因犯罪”,如本选段“尝坐擅发官廪赈民”中的“坐”字;二是“治罪”“办罪”,如“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坐”字。这两个义项都与“罪”相关,一是被动,一是主动,须联系语境细加以区别。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员半千,字荣期,齐州全节人。凡举八科,皆中。咸亨中,上书自陈:“臣有田粟,闻陛下封神岳,举豪英,故鬻钱走京师。行年三十,怀志洁操,未蒙一官,不能陈力归报天子。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书奏,不报。使吐蕃,将行,武后曰:“久闻尔名,谓为古人,乃在朝邪!境外事不足行,宜留侍制。”擢右控鹤内供奉。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

9、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武三思用事,以贤见忌,出豪、蕲二州刺史。半千不专任吏,常以文雅粉泽,故所至礼化大行。表乞骸骨,有诏听朝朔望。半千事五君,有清白节,年老不衰,乐山水自放。(选自新唐书员半千传)(1)臣有田粟,闻陛下封神岳,举豪英,故鬻钱走京师。(5分)译文:_(2)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5分)译文:_(3)表乞骸骨,有诏听朝朔望。译文:_答案(员半千)上表自请告老还乡,朝廷下诏令他初一、十K五参加朝会。解析要点:“表”“乞骸骨”“朔望”。农历月中特殊日子的叫法农历中,每月初一叫“朔”(始),十K五叫“望”(月圆),十

10、六叫“既望”(望日已过),最后一天叫“晦”(末)。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同治四年九月,忽挈妇航海归。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五年春,予权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选自秦湘业孙君小传)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4分)译文:_自我反思文言实词是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你能判断出哪几类实词最有可能成为得分点吗?对于这几类实词,你是如何将它们翻译到位的?答:_现场答案批语完善1.臣有田粟,闻陛下封神岳,举豪英,故鬻

11、钱走京师。(5分)原文见“自学在前”第3题现场答案批语学生甲该答案有两处分点译得准,把“举”译成“举用”,把“走”根据语境译成“来到”。有一个分点“鬻”字译成“借”,显然有“蒙”的成分,但考场“蒙”也要有依据,前半句说家有“田粟”,不至于“借”钱吧?另外,失掉一处语意分,就是把“神岳”译成“神人及有声望的人”,这样翻译显然没有依据,是硬译。最后得分:2分。学生乙该答案两个分点译得准:“鬻”译为“卖”,“走”译为“来到”。另一个分点“举”译为“选举”,不准确,陛下要“选举”“豪英”,那时不至于像今天这样“民主”。在语意上也失分:把“封神岳”译成“封赏功臣”,“神岳”与“功臣”没有任何关联;“钱”

12、字漏译。最后得分:2分。学生丙该答案不仅把“举”“鬻”“走”三个分点译得准,更妙的是把“封神岳”译得好。知道不能硬译专有名词,采用不译而译好“封”字。还有用“求取官职”补充出“来到京城”的目的,合乎语境,语意完整。最后得分:5分。总批语该题分点设得很好。“举”是考生重点掌握的120个常用实词之一,“鬻”字考查平时词汇积累及联系成语(卖官鬻爵)的能力。“走”字考查其语境义。语意分主要在“封神岳”及“钱”上。“神岳”是个专有名词,联系“山岳”一词可知是“山”意,在无法知道其意的情况下不可硬译,不译是个不损语意的聪明之举。“钱”字虽直白,但不好译,尤其与“鬻”字组合在一起,直译为“卖钱”讲不通,其实

13、是“把田粮卖掉变成钱”之意,这么说,“钱”有点名词活用的味道。语句翻译,难点也只有一两处,细心一点,多思考一点也就可以了。满分答案臣下家有土地粮食,听闻陛下到东岳封禅,选拔任用英雄豪杰,所以就变卖田粮换钱来到京城。(得分点:“举”“鬻”“走”翻译各1分,大意2分。)2.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5分)原文见“自学在前”第3题现场答案批语学生甲该答案“忤”“下迁”这两个分点译得准;另一个分点“德选”意译有背原意,其实完全可以直译的,“德”字活用即可。语意分上“罢之”的“之”未译好。表面上“之”是代词的指代义,其实,根据上下文语境,这个“之”字是指自己要担任的右控鹤内供奉一职。最后得分:3分。学生乙该答案分点落实到位,语意准确通顺,尤其是“德选”与“之”的指代义译得好。最后得分:5分。总批语该题有三个分点,“忤”“下迁”两个较常见,考生均能译出。只是“德选”这个分点不好译,“德选”的关键在“德”上,“德”是个名词活用词,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