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高中德育主题班会教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5035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高中德育主题班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7A文】高中德育主题班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7A文】高中德育主题班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7A文】高中德育主题班会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7A文】高中德育主题班会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高中德育主题班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高中德育主题班会教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凤城市第二中学德育校本课程课程名称: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争做文明高中生开课教师:刘晓媛一、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她在价值的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和精魂。开设德育校本课程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争做文明高中生的根本目的是传扬中华传统美德。它通过举身边实例、学生搜集资料、多媒体课件、谈话讨论等形式来完成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德育教学目标,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思想的认知、体会,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爱和践行精神。二、 开设本课程注重的具体目标:学

2、生每周整理关于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相关材料,通过讲故事、议言行、学模范、谈感悟的形式让学生对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进了解,自觉践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 课程的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自己动手去从网络、文献资料、报刊杂志等多种文化宣传渠道去整理名人名篇,去粗取精,领略道德模范的风采,极大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和品质。四、 课程的主要内容设置。主题一、仁爱孝悌主题二、谦和好礼主题三、诚信知报主题四、精忠报国主题五、克己奉公主题六、修己慎独主题七、

3、见利思义主题八、勤俭廉政主题九、笃实宽厚主题十、勇毅力行(具体课节内容见后面的课时计划安排)五、开课年级:高三六、开课时间:每周四下午的主题班会七、课程评价标准:1、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参与度。2、学生学模范、谈感悟的具体表现。3、教师、家长的反馈意见。八、教学计划:(20KK年3月6月)授课时间授课内容第一周(3.5)仁爱孝悌第二周(3.13)谦和好礼第三周(3.20)诚信知报第四周(3.27)精忠报国第五周(4.3)克己奉公第六周(4.10)修己慎独第七周(4.17)见利思义第八周(4.24)勤俭廉政第九周(5.8)笃实宽厚第十周(5.15)勇毅力行附:1.班会教案2.主题班会的班会记录3.班

4、会照片4.每期主题班会的效果评价(100分)(1)学生参与程度赋分表(30分)(2)学生的课后感悟(30分)(3)班主任的教学效果自评(20分)(3)家长的反馈意见(20分)主题一;“仁爱孝悌”主题班会一、活动背景:“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

5、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二、活动目的:1、了解“仁爱孝悌”的由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知道百善孝为先2、亲近、了解家长,关心、尊重家长,懂得如何向家长尽“孝道”。3、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体验“仁爱孝悌”,让“仁爱孝悌”伴随自己一生。三、活动过程:活动一(一)、知“仁”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

6、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二)、学生活动:讨论:作为高中生,怎样更好的诠释“仁”字的含义。(三)、活动总结: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活动二识“孝”(一)、导入,

7、播放歌曲跪羊图学生一边聆听歌曲,一边观看为歌曲配上的形象感人画面。(歌曲时间五分钟左右)欣赏结束后,师提问:这首歌表达的情感,用一个字概括是什么?-(孝)(设计目的:通过聆听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内容,初步感知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二)、说文解字解读孝。(播放汉子“孝”的FLASH动画)(1)教师放动画,师讲解“孝”字:“从老,从子”,“孝”字上面是“老”的一部分,意思为老人;下面是“子”,即子女;子女背着老人,扶着老人,这就是“孝”;上为老,下为子,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这就是“孝”。(设计目的:观看动画让学生从“孝”字的造字法上理解“孝”的含义)(三)、读古文,感知孝亲A、师出示

8、三字经弟子规中的经典部分: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亲养儿,多辛苦。报春晖,寸草心。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B、学生自读、分组读、对读等形式朗读古文,体会“孝”的情感。(设计目的:在三字经弟子规等古典文学中感知“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活动二理解“孝”(一)、自悟对“孝”的理解教师引导:长这么大了,你是怎么理解中国的“孝”的呢?孩子们各抒己见吧。(二)、讲“孝”的故事A、学生展示收集到“孝”的故事。(学生可能会讲到小黄香的故事,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等古人的故事,还能讲到身边的人“尽孝”的故事。)B、师根据情况补充一些

9、故事。(设计目的: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就能理解“孝”,想“孝”到学习“孝”,从而产生该怎样“孝”。而尽孝的基础就是了解家长。接着进行第二环节问卷调查,你了解关心家长吗?)(三)、问卷调查学生“孝”的现状。学生问卷调查表学生姓名:班级:年龄:生日:1、把你从小带到大的人是()2、今天你请来的家长是()3、他(她)的生日是()4、他(她)的年龄是()5、他(她)的身高是()6、他(她)的脚的尺码是(),7、他(她)最喜欢吃的水果是()8、他(她)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9、你与他(她)最开心的事是()10、你与他(她)最大的矛盾是()。(我认为我的问卷内容很具有针对性,目的一是形成对比;二是教师对孩

10、子们进行心理咨询,解决亲子心理矛盾等问题。)(四)、归纳如何尽“孝道”采用学生口头汇报,师总结展示: (1)亲近家长,关心家长;(2)了解家长,理解家长;(3)尊重家长;(4)会料理个人生活;(5)生活节俭,不向家长提出过分要求;(6)成人后要从物质和精神上进行孝敬父母和长辈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是对孩子们进行方法指导,是让他们深刻的理解“孝”)活动三体验“孝”导语:孩子们,家长已经来到我们活动现场,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尽为人子女的孝道吧!(一)、为家长安放座位,掌声有请家长。要求:每个孩子走到各自的家长面前,牵着家长的手来到座位上。(设计目的,让学生考虑周全,为家长想周全,亲近家长。)(二)、

11、观察家长,并由教师采访现场情况。要求,仔细地触摸并观察家长的手,端详家长的脸、头发等。教师尽量地采访更多学生、各种情况的学生。(孩子们也许会说出那是满是皱纹的手、粗糙的手、长着老茧的手;还会说出家长那满是皱纹的脸、黄油布似的脸、瘦小的脸、操劳而带倦容的脸;也会说出家长那稀少的头发、花白的头发、两鬓斑白的头发、秃顶的头发)(设计目的,或许孩子们还没有这样观察过家长,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面对面的亲近家长,从而产生对家长的情,对家长的孝。)(三)、为家长洗脚。师放着视频歌曲孝敬父母,4分钟。要求:小心地端上半盆热水来到家长面前,轻轻地把家长的脚放进热水中,温柔而仔细地帮家长洗脚1-2分钟。(设计目的,

12、通过这感人洗脚场面,学生一定能达到对“孝”的深刻体验。)(四)、学生访谈,回味“孝道”。A、由学生采访几位家长:孩子为你洗脚时有何感受?B、教师采访学生:你为家长洗脚时观察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活动四表达“孝”导语:是啊!我们的行动让家长感动,让我们自己感动,让我们把对家长的“孝”表达出来吧(由体验到升华,故我在此设计了以下环节。)(一)、畅谈“孝”。不管以前你是怎么做得,从今天开始,你将怎样“尽孝”呢?(二)、男女同学分角色激情朗诵散文诗您就是我的亲人。(设计目的:通过孩子们满含深情的朗读,把心中对亲人的那一份“孝心”充分表达出来,在感人的朗读中使这份“孝心”得到升华。)您就是我

13、的亲人合:冰冷的冬天,凛洌的风,皑皑的白雪,温暖的阳光,慈祥的您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男生:父亲,您是一束阳光,丝丝缕缕地包裹着我,温暖着我!女生:母亲,您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浸润着我!无论您身在何地,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男生: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女生:父爱是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她总是你依靠的屏障;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男:母爱似海,无时无刻不在包容着你合:人生天地间,谁没有自己的父亲,谁没有自己的母亲?看茫茫人世间,听尽沧桑

14、物语,置身于爱的海洋的你,置身于如泉澈,如玉洁的爱河中的我们,你感受到这平凡而又珍贵的爱了吗)(三)、活动总结通过今天的活动,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仁爱孝悌的真正含义,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能把仁爱孝悌的精神发扬光大!主题二;“谦和好礼”主题班会一、活动背景: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秽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等形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青少年学习“礼仪”,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

15、,“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二、活动目的:1、通过看录像、听录音、阅读材料、讨论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3、把礼仪常规贯穿到歌谣、小品、朗诵等各种表演形式之中,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懂得礼仪对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三、活动过程:(一)、导入主持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高中生,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现在我宣布: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二)、开始1、家庭文明礼仪主持人: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