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高三复课工作计划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4831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高三复课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7A文】高三复课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7A文】高三复课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7A文】高三复课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7A文】高三复课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高三复课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高三复课工作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高三复课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普高为主体,以艺体为两翼,三元并行,互相促进,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开创高三年级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完成高考目标、实现黉学门中学高考的新辉煌而努力奋斗!二、总体要求:吃得准(教学方向)高考趋势、教材考纲、班级学生坐得住(时间保证)深入钻研、认真批阅、勤于辅导靠得实(工作作风)全力以赴、科学苦干,求真务实教得活(教学方法)调动激情,激活气氛,提高效率谈得来(感情投入)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盯得紧(中心工作)多提问、多面批、多检查、多指导练得勤(教学手段)精选精练,纠错整理,总结提炼管得严(常规管理)

2、小处着手,严格要求,树立形象三、时间安排(一)第一阶段1、时间安排:从各科进入高考复习到2017年2月初2、重点:结束新课,组织第一轮复习。系统梳理课本知识,并依据考试大纲进行拓展,结合历年高考强调的知识点及能力要求,按照单元或章节落实考点,夯实基础,渗透方法,培养能力。3、具体要求:(1)每位科任教师要认真研究考纲及近几年全国及有关省市高考试题,研究考点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命题方式及标准答案,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之后分章或分单元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复习与训练。(2)要充分重视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落实考点考题与课本典型习题的关系,做到抠紧抠细,陈题出新。(3)复习时基

3、点要定准,难度应适当。(4)课堂练习的选择要注意基础性、典型性、递进性,课后作业、练习要针对不同学情有选择的布置。要求全收全改,至少是全部检查,有代表性的抽改。(5)课堂教学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坚决摒弃以讲代练、题海战术等不良做法,要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尽量采取:学生复习,小结整合课本知识,教师引申沟通;先做后点,学生审题、分析、解答,教师点拔启发等教学方式。要把“精讲”体现在:知识概念精细,思维方法精当,例题示范精要。力争省时高效,力争使学生从典型例题的训练讲析中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均能得到提高。(6)单项训练与

4、综合检测相结合。本阶段将进行四次月考,一次市模考。(二)第二阶段1、时间划分:从二月底到四月上旬2、重点:组织第二轮专题复习。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注重针对高考的重点、热点和学生的薄弱点,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行重新整合,指导学生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合理的知识结构。3、具体要求(1)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析本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突破解题的难点。(2)各科应紧扣考纲,抓住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并针对具体的考点进行专项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摸清自己的实力,找出与高考的差距,以实现能

5、力阶梯升级,考点分项落实。(3)复习时应注意结合学情,侧重方法指导和解题技巧的渗透,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答题的准确率。(4)课堂容量要大,密度要高,节奏要适中。训练要夯实,检测应到位,纠错须及时。(5)文理综合科目应加强综合套题的训练和测试。(6)注意单项训练与综合检测相结合,本阶段将进行两次月考,一次市模考。(三)第三阶段1、时间划分:20KK年4月中旬至6月初2、重点:高考模拟练考,答题方法训练,查漏补缺,突破难点,调整应试心态,提高应试水平。3、具体要求:(1)密切注意高考新动向,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选好高考模拟试题,力争与高考试题接轨,进行综合套题训练与模拟,讲评过程中注重解题

6、方法的指导,力争提高解题能力与速度。(2)注意调整学生心态,进行专题讲座,力争把学生的兴奋点,解题的最佳状态调整到与高考相适应的时间环境中去。(3)本阶段将进行最后一次考前模拟考试。四、具体措施(一)、加强研究,把握方向1、研究考试大纲,研究高考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寻找突破点:从历年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近期试题的研究中找趋势;从对相同考点试题的对比研究中找变化;从各种试题的集中研究中找动态和新意。2、研究复习教学。对复习教学的研究主要是要解决复习课简单翻版以前所学,无趣味,无新鲜感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3、研究学科综合。综合学科中任何一门学科的薄弱都会导致学

7、生在高考中失利。综合学科要研究综合题的知识广度与深难度问题,既不要遗漏知识点,又要突出重点。(二)、强化常规,扎扎实实备考1、备课。要求做到两个针对,即“针对高考”、“针对学生”,讲究实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能力培养的层级性。提倡“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就是采用“学习目标、考点分析、知识疏理、典型例题、方法指导、当堂训练、批改点评、矫正补救”等八个环节的教学模式。2、上课。要求“面对中等生讲授中档题”,这是上课的基点,以此为准,两头延伸,其中起点是浅题小题,以“浅小”来理清知识网络,以中档题来教给方法,培养能力,适当来点难题提升层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3、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注

8、临界生,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要注意学情反馈,每次考试之后对学生的试卷做具体分析,发现知识漏洞及时纠正,要经常与学生个别交谈,鼓励他们,指点学习方法,推荐复习资料。利用晚自习、辅导课等时间进行必要的作业辅导,答疑解惑,把学生的问题消灭在第一时间。特别是要加强临界生“薄弱学科”的辅导。每次考试后,班主任要向科任教师通报临界生“薄弱学科”情况,安排教师承包有关学生,使每一个临界生都能够及时得到科任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此外,对理科前10名、文科前5名学生,科任教师要进行单独辅导。4、注重练习与考试的针对性。第一轮复习以45分钟章节小练习为主,随练随评,及时反馈;第二轮第三轮复习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加大综合

9、练习量。科任教师必须督促并帮助学生分析每次测试的成绩和失误,建立“错题集”、“测试分析档案”,将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在案,便于查漏补缺,提高成绩。与此同时,科任教师也要对考试情况有所记录并做出分析。5、注重讲评的有效性。每次讲评前要统计数据,分析原因;要集中讲评与个别点化相结合;要尽量避免目中无题、目中无人、题题过堂、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只怨学生不审视自己、只面向全体不个别面授等现象的发生。6、着力培育体艺生;加强对体艺生的专业训练,提高术科成绩;加大文化课辅导力度,提高文化试成绩,争取“双上线”(三)、做好方方面面的协调工作1、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矛盾,协调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主张给

10、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有主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2、注意教学上的两极分化现象,做好培优与转差工作的协调,培优是今年高考备考工作的重点,采用教师解惑,对尖子生进行“面批,提学习建议”的方式,鼓励、,激发尖子生斗志,重视对尖子生的课外指导与方法点拨,分段布置任务,定期抽查,培养他们独立钻研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转差的重点是心态转变,学习态度与习惯转变、多激发、多鼓励。3、班主任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第一,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各科只有均衡发展,才能有利于总分的提高。科任教师要克服本位主义倾向,树立全班、全校一盘棋的意识、顾全大局。第二,师生之间的关系。班主任注重过程管理,广泛听取教

11、师、学生的建议,搜集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补救。第三,学校与家长的关系。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配合学校及时、准确、动态地实施有效教育,特别是潜能生,他们更需要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心,家长的理解和支持。4、定期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了解复习备考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建议,调整复习备考计划。(四)、做好高考分流工作。针对学生实际,学校、班主任引导学生正确定位,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申报提前录取院校,妥当安置,不留缺憾。(五)、加强学生管理1、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具体学生设计具体教育个案,有的放矢,克服学生不良品质(包括学习品质),教给学生自我

12、控制自我调节的方法,并跟踪控制。2、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把握学生情绪,关注学生的起伏,定期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交流要方法常新,以缓减学生心理压力为前提,以督导学生进步为目的。3、班主任要努力建设一个团结协作友爱奋进的班集体,要让班级朝气蓬勃,要让每个学生有心情舒畅的愉悦感。注重班级建设的方向性,把学生精力全都吸引到高考上来。(六)、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和信息交流,借鉴他们在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好的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重视高考的新信息、新动向;积极参加各类高考研讨会。确保高考复习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本届高三是学校寄予厚望的一级,上至领导,下至学生都对明年的高考充满殷切的期待和必胜的信心,为了打好这一仗,我们师生一定同心同德,坚持不懈,努力奋进!【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