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3-必修3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463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3-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3-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3-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3-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3-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3-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3-必修3(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1(20KK年高考广东文基23题)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答案】B【点拨】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变法,实现民权自由,但却反对革命,可知其为维新派代表。2(20KK年江苏高考7题)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答案】D【点拨】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严复是将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

2、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选D项。3(20KK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答案】C【点拨】该类题,更加考察考生对于历史史实的掌握与运用,超越简单机械的记忆、背诵。“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体现中体西用的特点,属于洋务派的言论。张之洞强调“中学为内学,西学为

3、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言论表面上是要“新旧兼学”,实际上是站在旧学、中学一边,反对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伦理学说。排除A。“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强调中西文化之间只是性质而非程度的差异,由这种性质差异又导出所谓“以中济西”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杜亚泉以伧父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文章,与陈独秀论战。观点不属于维新派,可排除B。“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舟车之有两轮),排除D。“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出自严复的

4、言论,关于“中体西用”论,严复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而目耳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两亡。”严复借用生物有机论来谈文化结合,认为肢解地学习文化既是与生物有机论相悖的,也是无法实践的,即使实践也是徒劳无功的。换言之,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樊篱,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所以符合维新派即重视学习西方技术,也重视学习西方制度的观点,符合题意,故选C。4(20KK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

5、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正确分析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5(20KK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

6、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答案】A【点拨】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6(20KK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3题)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B徐继畬C郑观应D严复【答案】B【点拨】从材料获取的有效信息来看,材料评价的是有关鸦片战争后产生的新思潮的著作,符合此项的有姚莹的康輏纪行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从二者的

7、主要内容来看,瀛环志略以图为刚,后缀解词,横向分历史、地理两大母系统,纵向分地形、地理、政治、军事、风俗等子系统;各系统交贯相连,详细、完整的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史地情况。这部书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近代中英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之后“新思想的萌发”代表人物选项只有两人:姚莹和徐继畬,姚莹的代表作康輶纪行关注重点在西藏等问题,而徐继畬的代表作瀛寰志略则是世界历史地理著作,广泛介绍了世界各国,证明了中国“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C项郑观应是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的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盛世危言中最早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D项严复

8、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最早将西方文化系统地介绍到中国。7(20KK年高考上海单科22题)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答案】A【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严复介绍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就后来中国社会发展而言其主张的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最终走的是无产阶级专政道路。严复翻译天演论,主张“物竞天

9、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规律,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这是严复为中国敲响警钟的理论依据。但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不能正确提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反而成为西方列强侵略蹂躏东方的理论根据。由此判断,A正确。8(20KK年高考上海单科23题)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对蒙昧主义,主张理性的应该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其核心主张是民主与科学。“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表明追

10、求民主和平等;“脱离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表明追求的是科学进步。9(20KK年海南高考19题)1920年,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D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答案】A【点拨】注意时间是1920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是指北洋军阀政府。因此题中现象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D绝对化了,C夸大了,这只是北洋军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一个措施,还不能说是政治改革。故选A10(20KK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题)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

11、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举人、贡生、生员、监生仍是以求取功名为主。其余则是教育的近代化,故选D。测量目标: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考试内容:?(近代中国的教育/京师大学堂)?分析:首先京师大学堂(其前身是京师同文馆)是新式学堂,在新式学堂里又有“举人”、“贡生”、“生员”等这些传统的科举制度下的名号,这种新旧夹杂的现象,本身反映了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故不难判断选C。学生如果知道1

12、905年科举制废除的史实,也许更容易判断。11(20KK年高考江苏单科8题)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答案】C【点拨】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只适合新文化运动而不适合戊戌变法。12(20KK年上海高考20题)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答案】C【点拨】此文出自陈独秀为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

13、,从1916年9月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青年杂志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13(20KK年高考浙江文综18题)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答案】C【点拨】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因此应选择C14(20KK年高考江苏历史8题)“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

14、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答案】D【点拨】“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即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此题考查的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促进国民思想解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应该是D。15(20KK年高考四川文综17题)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A变法B

15、革命C民主D科学【答案】D【点拨】该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胡适的意思是30年(1893-1923)来为中国人最广泛接受的什么。近代中国各新政治势力不管其主张有多么不同,但都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故科学最受推崇。材料中“这三十年来,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出自科学与人生观序言。从材料中分析,可以排除A、B项,因为变法和革命都遭到抨击,都遭到部分派别的反对。而民主也在辛亥革命中被袁世凯践踏,故C项不选。只有科学,从戊戌变法到中华民国成立一直在中国得以发展下来,被人们逐步接收。故D项正确。16(20KK年广东高考6题)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胡适【答案】A【点拨】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从“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分析,说明其在戊戌变法前后思想发生变化,却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康有为(1858-1927)前期主张维新变法,在封建顽固派眼中是“太新”;后期成为保皇党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主张保留君主,在革命派眼中是“太旧”,不合时宜。故选A符合题意。17(20KK年上海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