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458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7A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7A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7A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7A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

2、折柳”的意象还很多。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

3、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4、,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

5、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诗歌意象诠释1、树木类松柏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竹子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6、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如:“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旅筠轩)可见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了。“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经论道。柳树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表达对分别的眷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起”“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杨柳依依的岸边,离别之情油然而起。柳絮杨花(柳絮)飘

7、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离别者的愁绪。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梧桐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凄凉悲伤)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最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先行陨落,所谓“一叶落而知秋”。于是,以梧桐写悲秋

8、,便成为古人常见的手法。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一声梧叶一声秋”二句:梧桐叶的落下,预示了秋天的到来,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闷。【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长信秋词(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芭蕉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

9、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侧。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梅花宋人陈亮梅花:一朵

10、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菊花菊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如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如,“采菊东篱下,悠然

11、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浮萍、浮云浮萍:漂泊不定。“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浮云:漂泊不定,喻游子。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莲莲纯洁、脱俗、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

12、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3、动物类大雁雁姿雄壮雄浑悲壮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尤为强烈。春秋迁徙思乡之情。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故乡渺何处?归思方悠悠。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寒塘)。鸿雁传书:“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作为送书信的使者。猿

13、、杜鹃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哀怨、思归)“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14、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诗人在逆境中对人生抱着乐观、豁达的态度,所以在萧萧暮雨中传来的杜鹃的啼鸣,让人感到其境颇为清远,其情颇为恬适。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蝉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

15、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无人信高洁”喻自己的品性高洁却不为时人所理解。“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唐虞世南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表达痛别离之情。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荒凉、衰败之景,表凄清之情。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枯藤老树昏鸦”黄鹂(黄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前两句以其写春天之美,给人以明快之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欢乐之情。3句以其声音之好,反衬物是人非的寂寞之情。4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