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版】高中语文早读材料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427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版】高中语文早读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7A版】高中语文早读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7A版】高中语文早读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7A版】高中语文早读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7A版】高中语文早读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版】高中语文早读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版】高中语文早读材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你的语文从早读开始早读材料(二)9.16本周关键词:今天为何还要读经典?祝贺!中国梵净山!千万别去亲海豚!“富而优雅”可赞,“穷而蛮横”可耻、姥姥还是外婆、跳出心灵的“井口”朗读者第二季解说词1、 美文欣赏今天为何还要读经典?王汎森多年前,几位关心高中生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育的朋友,发起了一个演讲会,请人来讲中西经典,我也应邀作了演说。在那次演讲中,我首先提到林肯。林肯正式的教育背景很浅,可是他的文章和演讲却极为动人,我个人认为他主要的精神及思想资源是不断地精读包括圣经在内的经典。这些经典深入他的精神层次,除了源源不断地提供许多精彩的养分之外,也形成了一个规模

2、、一个框架、一种内在的雄浑的气氛与节奏,再加上林肯在适当的时候套引经典,使得他的演讲及文字非常动人。上个世纪芝加哥大学阿德勒教授提倡阅读伟大作品,这件事今天看来已经相当老旧,但是它的意义却从未褪色。我个人深知讨论经典阅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是什么可以成为经典以及如何阅读经典,便可以从无数方面去谈。这里则只想试着回应一种质疑。20XX年,当我在台湾科会人文处为了推动经典译注计划而举办一系列西洋经典与现代人生的讲座时,因为报纸副刊的报道,曾经引起一些注意。有一位听众打电话到人文处:都是一些过了时的书,何必这样大张旗鼓?这个质问促使我们思考:何谓经典?经典是不是一部没有错误、尚未过时的书?一部书之所

3、以成为经典一定有许多原因:它的历史影响巨大、它的内容历久弥新,它反映了普遍的人性及普遍的问题,它的词采闪亮惊人,它的思路细密曲折,它的架构雄浑庞大等,不一而足。可是不容否认的,经典中的一部分内容,经过时代的淘洗,用现代人眼光看来已经错误或过时,为什么人们仍然需要读它?再者,经典是不动的,它如何与人类无限多样的存在境遇,以及人类所关心的翻新出奇的问题发生关联?正如同一个点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处,那么一本书的内容怎么可能既是古代的、又永远是当代的?三十多年前,我曾似通不通地读了神学家保罗田立克(PaulTillich)的系统神学,觉得他很想解答这个问题。这部书中反复讨论圣经如何关联呼应(correl

4、ated)每一个时代?如何在不任意改动圣经的讯息下,关联呼应每一个时代特殊的境况?如何形成一种既不是从境况中抽取答案,也不是过度被讯息的固定性所拘限,而对时代的迫切问题提出解答?田立克花了很大的力气所提出的解答,应该只是人们亲近经典的进路之一。有的人每隔几年就要读一遍康德的三大批判,是想跟着他细密曲折的思路走一遍,像磨透镜一样。王国维可能是近代中国最早深入琢磨三大批判的人,到了后来,当他放弃哲学(他说哲学是可信者不可爱,可爱者不可信)之后,我们仍然可以在他的经史著作中看到康德思路的影子。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读马克思的小册子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形容这本书是在分析为什么一

5、个有三千六百万人的民族竟会被三个衣冠楚楚的骗子(包括路易拿破仑)偷袭而毫无抵抗地做了俘虏。列维斯特劳斯大概是要一次又一次亲近那种从四面八方、一层又一层地解剖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仑政变事件的锐见。在那次演讲会中,我选择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书中的部分内容在晚清以前是非常前卫、非常锋利的,但是到今天恐怕早已成了刍狗。但是这本小册子在历史上曾经发挥无比的影响力,使它自然具有一定的分量,书中所提出的若干议题:君臣的角色、君臣的关系、读书人在政治中的角色、舆论的问题、物质力量的配置应集中在中央或分散在各地等等一连串问题,现在看来仍有一定的新鲜感。即使其内容已经过时,作为读者,我们仍想深入历史脉络

6、,了解作者为什么那样说。古人说误书思之,亦是一适,设身处地深入了解经典的每一部分,正是一种磨砺自己的工夫。我偶然读到一封前人的信,信中说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这段话可以有非常多面的解释。我则想借它来说明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阅读古往今来的经典,除了应当虔敬地学习它的道理、它的论题、它的词采,还要进行一种密切的对话。对话的对象可以是永恒的真理,也可能是其他的东西。无论如何,在与经典密切对话的过程中,读者不断地生发出对自己所关怀的问题具有新意义的东西来。经典之所以历久不衰,往往是提供了对

7、话与创造的丰富资源。阅读经典一方面是要照着讲,同时也要接着讲(冯友兰)。不管照着讲或接着讲,最后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2、 高考干货(本期干货多多,请各位细读、珍藏)(1)苦闷与追求荷塘月色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四处行走,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2)宁静与清幽故都的秋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然而,喧嚣红尘

8、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3)优美与诗意囚绿记“绿”是无法被囚禁的,优美与诗意同样如此。对于“优美”与“诗意”的理解是不是只有优美的生活环境、美好的人际关系、自由放飞的心灵呢?其实不尽然!对事业、学业的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就具有优美的诗意。所以,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不管是成功还是失意,都可以是有诗意的,生活都可以是优美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关键是我们要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个过程

9、,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优美而诗意的生活。(4)跨越与提高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胡适先生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跨越与提高。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诞生的那一刻起,上天注定我们一生坎坎坷坷,有一条曲折漫长的成长之路。而我们,注定要微笑地面对那一次次的考验,选择逃避,便是死路一条。跨越门槛,一次的失足,两次的绊倒,三次的望而却步,我们在成功面前徘徊,在黑暗中摸索着通往成功的大门。终于,我们走了进去,回头望望,跨越门槛之路只有一步之遥。那一步,叫做勇气。(5)梦想与追求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用他的人格,用他的精神,用他的生命,在感召和激励着众多的黑人兄弟去为自由、公正、平等而战。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

10、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而更有意义的是他的精神在不断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着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奋勇拼搏。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6)坚贞与反抗诗经氓、孔雀东南飞(并序)这是一首弃妇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娶,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的感悟。人自然是智者,是哲人,是老师,留心观察大自然,你会满载而归,猛然顿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自然与人生;意志与目标;治学态度;人生感悟。的痛苦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的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

11、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应是人性纯美的最早体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热情讴歌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7)追求与坚守离骚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到小人馋毁被流放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用一种磐石般的坚贞诠释人生的崇高,从而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他用一颗高贵的心灵挥洒出惊天动地的华章离骚永远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8)追求与本真短歌行短

12、歌不短,意蕴深长。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9)离苦与乡愁采薇、涉江采芙蓉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

13、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10)生与死兰亭集序如何看待生与死?王羲之在本文给我们作了一个深刻的回答。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尽头都是要死的。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要珍惜时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积极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满了哲理思辨,从而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文笔洗练,文风纯正,发人深醒,令

14、人回味。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生与死;人生意义;自然与心灵;生活态度。(11)悲伤与旷达赤壁赋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人一生的处世态度。从古至今,能把这帖药用好的除苏东坡外,恐怕没有几人了。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意境的一种体现。屈原的忠心与烈节令人敬佩,然其“自投汨罗”的态度却让人不敢苟同;李白的豪放与飘逸让人欣赏,然其放纵无度的行乐与狂欢却让人不能认同。而东坡居士却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真君子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悲伤与旷达;悲与喜;审视人生;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花一世界。(12)自然与人生游褒禅山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自然万

15、物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由游山洞,作者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由“仆碑”得出了“学者3、 社会事件(一)祝贺!中国梵净山!7月2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召开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梵净山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是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生态系统保留了大量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拥有4394种植物和2767种动物,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区域之一;梵净山是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唯一的栖息地和分布地,也是水青冈林在亚洲最重要的保护地,是全球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也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苔藓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为:梵净山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此前,中国长城、莫高窟等52项世界遗产已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二)千万别去亲海豚!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段驯兽师给白鲸涂口红的视频:它并不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