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文】高一历史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4132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文】高一历史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5A文】高一历史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5A文】高一历史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5A文】高一历史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5A文】高一历史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文】高一历史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文】高一历史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你知道历史上有两个罗斯福总统吗?,老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小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的“船长”,很多美国人喜欢将他们的总统称为“船长”,这来源于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献给美国前总统林肯的诗船长,我的船长。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有过几十位这样的“船长”,但其中有一位格外与众不同: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带领美利坚合众国这艘巨轮渡过严重经济危机、走向繁荣、赢得战争、成为超级大国的“船长”他就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面对危

2、机,富兰克林罗斯福实行新政,采取措施解决危机,它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课标要求: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其特点,探索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大萧条”的英文译文是“”The Great Depression”“Depression”的含义是什么?,Depression,含有“萧条、沮丧、绝望”的意思,“大萧条”指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一时期,经济活动远远低于正常水平,社会陷入悲观绝望的情绪,并持续很长的时间,动摇了人们对资

3、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互了尽头”。,1825年 英国 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 1847年 欧洲 欧洲工商业危机 1857年 美国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 美国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在1930年美国的大街小巷人民都在相互传唱着一首歌谣: 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 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

4、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以上这些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一、“黑色星期四”,1、危机爆发的原因(补充),一、“黑色星期四”,1、危机爆发的原因(补充),2、经济危机的表现,-美国经济大萧条,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开始标志,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基本矛盾,供给与需求、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标志经济危机爆发,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思考: 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会

5、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波及范围特别大;,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力特别大。,2、危机的影响(二),加深了各国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各国采取不同对策,走上不同道路。,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新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新政的影响有哪些?,罗斯福新政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阅读,思考下列问题,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什么 ?,三、罗斯福新政,2、新政的措施(划书P118), 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 调整农业生产;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1、新政的历史背景(划书P118),自由放

6、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4、新政影响:(划书P119), 取得显著成效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新政放弃自由放任政策,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并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借鉴, 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危机。,想一想,3、特点: “新”,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阅读并概括 背景 内容 评价,四、凯恩斯主义,四、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理论),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凯恩斯主义,内容 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评价,A 改变传统经济学的观念;,B 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经济的发展;,C 不能消除经济危

7、机,练习,1、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市场萧条 D、产品过剩 2、以下哪种矛盾直接引起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A、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B、大生产与私有制的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3、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改革 B、缓和社会矛盾,实行社会福利 C、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 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4、“新经济政策”与“新政”的相似点是( ) 都面临严重的经济苦难 中心都是调整工业 国家都以法令和政策干预经济 都通过税收改革解决余粮问题

8、A、 B、 C、 D、,“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 (2)三个国家改革结果如何? (2)据此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认识。,(1)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实施新政;中国:l978年实行改革开放。,(2)结果: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

9、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3)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再 见,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美元。,思考: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起那么多的产品,为什么工厂还在不停的生产?,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为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购买力低下,消费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贫富分化严重,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

10、之间的矛盾导致的,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股票投机活动过度,股票暴涨,背离实际价格,大萧条: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罗斯福在新政中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法案中规定劳工一些基本权利,包括缩短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资等。这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 但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为应对危机作出政策调整,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也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战争策源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