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文】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课件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4131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文】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5A文】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5A文】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5A文】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5A文】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文】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文】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课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文朗诵,作者简介,诗意理解,诗歌简析,鉴赏选文,视频欣赏,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制作 湄潭县黄家坝中学 罗达勋,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节奏,首页,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工于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

2、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作者简介及题解,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回首页,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回首页,简析,“君问”即妻子问;“未有期”是游子在答,即丈

3、夫在答。彼此相隔一方,超越时空,一问一答,足见夫妻感情是多么真挚。“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这句是寄给妻子的信息,而不是像前句那样的遥相问答。虽无问答,但彼此的憧憬,已在不言之中。故引出下句。,“何当”,表愿望,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既然盼“共剪西窗烛”,则游人思归之切,自不待言。盼望归后与妻子“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与“巴山夜雨”相共而不得与妻子相聚共话的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可想而知。,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回首页,“君问归期未有

4、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 “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写出诗人的遐想。 “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夜雨寄北赏析,

5、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似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然而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预料的期待,反而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回首页,回首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