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末试卷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7366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末试卷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末试卷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末试卷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末试卷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末试卷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末试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末试卷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末试卷2一、积累运用(1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干涸(h) 圩子(wi) 恣睢(su)受益匪浅(fi)B潺潺(chn) 蒌蒿(go)香醇(chn) 泠泠淙淙(cng)C孕育(yn) 攒聚(cun) 褒贬(bo)分道扬镳(bio)D恍惚(hung)地壳(qio) 万壑(h) 玲珑剔透(t)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在每个人心中,总有一处风景,令我们心驰神往。B小时候每次到外婆家,茅屋村舍被翠竹绿水围绕着,清静而幽雅,总觉得那就是世外桃源。C金秋十月,我们徜徉在蜀岗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

2、味人文之趣,令人怡然自乐。D每天放学后,我和好朋友王亮一起步行回家,一直到四岔路口才分道扬镳。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童话小王子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它特别温暖,是一部关于爱的著作,告诉我们:不忘初心,最重要的东西用心才能看得见。B国庆长假瘦西湖共接待游客33.6万人次,而双东历史街区共接待游客近37万人次左右,已经超过瘦西湖。C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D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利益,要避免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现象不再发生。4.下面各项对语法知识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如润物

3、春雨。主干:老师如春雨。B.“雾霾”“客串”“吐槽”“氛围”这四个词词性相同。C.欢天喜地、居安思危、朝花夕拾、厚德载物这四个词都是并列结构的短语。D.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名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力求上进的精神。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5.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深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B普里什文有一支生花的妙笔,他在林中小溪一文中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展示了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给人以美

4、的享受。C.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课文通过传说的讲述,希望人们不要忘记旧社会的苦难,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D.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金秋时节的扬州最浪漫,天高气爽,阳光和x( ),使人心生qi( )意;丹桂飘香,红枫摇曳,让人流连忘返; 更有那黄叶飘零,薄雾m( )漫,给扬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真是mi( )力无限。二、阅读

5、理解(43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5分)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7、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8、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

6、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注释】除:提拔官职。奄:突然 戮:杀。赞:辅佐。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 社稷之器 ( ) (2)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 ) (3) 亮数外出 ( ) (4)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 )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例句:代裔为长史A为天下唱 (陈涉世

7、家) B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C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11翻译下列句子。(6分)(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译文: (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译文: (4)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译文: 12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两点。(2分) (3) 阅读下文,完成1318题。(23分)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

8、,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

9、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

10、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那时的春天,原野上

11、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

12、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

13、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 ”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