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中考语文题型盘点-名著阅读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3498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AA】中考语文题型盘点-名著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AAA】中考语文题型盘点-名著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AAA】中考语文题型盘点-名著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AAA】中考语文题型盘点-名著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AAA】中考语文题型盘点-名著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AA】中考语文题型盘点-名著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AA】中考语文题型盘点-名著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中考语文题型盘点:名著阅读主持人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0RR年中考名着阅读考查,其出场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考查更趋向于对名着“精读”和“深读”的考查。本着精讲精练的原则,本版特约请一位中考专家对一道典型试题及其答案予以分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答题情况,来作对照分析,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并作相应调整。本版还选编了一些颇有深度的新鲜考题,大家不妨再演练一番,将自己的收获落到实处。名着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典范之作,是磨脑子的书。对于这种经典文化,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徜徉其中,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典型试题精析20RR年广东省中考名着阅读试题解析广东中

2、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宝华精题回放: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

3、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

4、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1.以上两段文字出自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作者是。2.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A段中的诗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试题解析:名着考查8分,分三道题。依次为:1题考查文学常识,旨在考查考生对课外名着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该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作家作品。2题以简答题形式考查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前提是能根据所给的诗句正确判断要引出的故事。这就要求考生既要读过名着,又要记得该诗属哪个章节,还要完整概括故事情节,

5、难度比较大。古典小说中引出人物的诗词,常是人们阅读时易忽视的部分,作为考题,出乎大家的意料,增加了答题的难度。3题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考查对课外名着中人物性格概括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情况:名着阅读平均分分,得分率47%,在全卷中得分率偏低。1题得分率较高,绝大多数同学能准确识记。2题有少数认真看过此书的同学答得比较完美,不仅条理清楚,而且细节准确。3题有少数考生答得比较好。如:武艺高强,重情重义。文中“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这体现了鲁智深武艺高强;文中“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后,洒家忧得你苦”,则可看出鲁智深是个重

6、情义的人。又如:“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说明鲁智深疾恶如仇;“洒家忧得你苦”说明鲁智深侠肝义胆,重情重义;“洒家疑心”说明他粗中有细。失误会诊:名着最基本的文学常识识记不清,错别字多,搞错篇名。部分考生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如第1题,有部分考生答成“水浒传施耐奄”“武松打虎”“马说林冲”“水浒传笛福”“水浒佬思耐庵”等。2题得分低。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能准确写出故事名称,但概括情节不够完整;二是仅写了故事名称,没有具体情节。三是记忆不够清晰,出现人物与事件错位、情节与原着有出入等失误。如“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拳打镇关西”等,可以说是错漏百出。可见这部分考生对水浒传中的经典情节并不熟悉。

7、3题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写对性格特点,但结合内容的分析不够详细、到位。二是只写性格特点,但没结合内容分析,大多数考生只得1分,因为他们只答了鲁智深的性格,如“粗中有细,重友情”,“见义勇为,敢于与别人作斗争”,“突出了鲁智深疾恶如仇,有仇必报的性格”,可惜的是没有往下深入,根本没有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三是写漏、写错性格特点或所选内容不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等。四是考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还不够准确,有死记硬套之嫌。五是有些考生不懂分析,不会分析人物性格。附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水浒施耐庵2.示例:陆虞候受高太尉指使,设计让林冲去看守草料场,然后趁夜里放火,要害林冲性命。哪知林冲因居住的草房被

8、雪压塌,躲到附近破山神庙过夜,不仅没被烧死,还听到了陆虞候等人谈起如何设计陷害他,不由怒火中烧,杀了陆虞候等人。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侠肝义胆、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知道林冲被陷害,鲁智深便想方设法进行营救,得知林冲流放沧州,更是一路相随,在危急关头救了林冲,这一义举充分显示了他的侠肝义胆。他一路上细心观察,耐心等候时机,不是在客店中鲁莽行事,而是选择在僻静的野猪林果断出手,这又充分显示了他粗中有细的一面。真题小试牛刀1.水浒传里的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智取生辰纲”就策划得极其巧妙。请你说说吴用等人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智取”生辰纲的。2.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成功刻画了“硬汉子”鲁滨逊的形象。你认

9、为鲁滨逊的“硬”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原着的一个片段具体说明这个特点。名着阅读。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这段文字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你说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的含义。4.阅读名着,我们在作家所塑造的人物艺术画廊中,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比较人物形象,是阅读名着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所列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所提供的三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

10、。第一组:林冲与武松第二组:诸葛亮与周瑜第三组:保尔?柯察金与鲁滨逊答:所选内容:第组相同点:不同点:5.课外阅读积累。下列情节按由先到后顺序排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松打虎李逵打虎B.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C.到大人国到小人国D.带佐立出逃搭救“星期五”阅读伊索寓言一则,完成文后问题。在动物们的集会上,猴子登台跳舞,深受欢迎,赢得大家的称赞,个个为之喝彩。骆驼却十分嫉妒猴子,他也想获得大家的喝彩。于是,他站了起来,自我得意地显示自己的舞技,结果,他那怪模怪样的舞姿,洋相百出,使动物们大为扫兴,他们用棍棒打他,把他赶跑了。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写出与这则寓言故事相近的一个成语。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

11、游记都采用第人称叙述故事;西游记采用第人称叙述故事。鲁滨逊漂流记“记”的是;格列佛游记“记”的是“真题小试牛刀”参考答案:1.基本意思对即可。2.要求:内容扣住“硬”的某一特点,所简述的片段应能说明此特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示例一:鲁滨逊的“硬”主要表现在他的永不言弃。在孤岛上,鲁滨逊为了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尝试播种大麦和水稻,虽然第一次失败了,但他锲而不舍,总结经验,终于成功。示例二:鲁滨逊的“硬”主要表现在他的坚忍顽强。鲁滨逊流落荒岛,在等待救助无望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冷静分析,决定改善生存条件自救。示例三:鲁滨逊的“硬”主要表现在他的敢于冒险。他虽出身体面家庭,但厌恶平庸的生

12、活,不顾父母的劝阻,私逃出海,过冒险生活。3.钢是在烈火里锻烧、经高温冷却后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无产阶级战士的。小说用保尔的成长经历诠释了书名的含义。4.参考示例:同:两人都本领高强,有勇有谋,好结交好汉。不同:林冲作为一个禁军教头,处事谨慎,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而武松秉性刚烈,疾恶如仇,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同:都有治军才能,充满智慧,具有儒将风度。不同:周瑜心胸狭隘;而诸葛亮小心谨慎,谋事周密。同:两人都有倔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毅力,对生活积极乐观。不同:保尔?柯察金有崇高的人生观,见义勇为,大公无私,忠于职守,不怕艰苦,勇于献身;而鲁滨逊是一个富于进取和敢于冒险的人,他乐于劳动,求实苦干,但对土地具有强烈的占有欲。5.C示例: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能人。东施效颦一三鲁滨逊漂流到荒岛等地的故事格列佛游历小人国等四个国家的故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