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1186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9A文】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9A文】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9A文】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9A文】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A文】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沈阳虹桥中学王彬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本文从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必要性谈起,进一步就其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必要性;策略核心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指向,它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

2、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成就。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高校理论专家和中学一线教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从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上看,它包含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其中,“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在获取可信史料基础上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能力和品质。它是其进一步养成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及历史价值观素养的基础。由此,我们有必要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作一番探讨。1、 历史学科

3、“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一)我国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有待提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学历史证据意识培养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史料的态度与运用、对史学的态度、对历史证据概念的理解及其历史学习方法的养成状况都存在明显问题,学生的证据意识很薄弱。这则案例说明当前我国历史课程实施中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所忽视,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亟待提高。(二)国外历史教育重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辨别历史文献或历史叙述的作者或资料来源,并评价其可信程度,要能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又能认识两者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历史图表、文学资料等阐

4、明历史叙述隐含的信息,要能运用史料支持历史解释,尽量构建理由充分的论点等。英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精选和组织不同来源的资料,在多方考察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资料回答历史问题并能够独立地、批判性地运用资料开展研究,得出有说服力的、公正的结论。日本高中地理历史科学习指导要领也明确强调既要以客观公正的资料为基础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历史,也要培养学生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养成公正的判断能力。以上国家关于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表明“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得到了各国普遍关注,它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中必须养成的基本素养。(三)“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是历史课程性质及目标的要求历史的认识过程是通过史料证据的

5、发掘来做出历史解释,这一过程必然要求“史料实证”素养的存在和引导。我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KK年版)对于历史课程性质做出了明确规定: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到“知识与能力”目标,它强调学生要了解历史呈现的多种方式,提高历史的阅读、观察能力,初步学会从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它强调学生要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

6、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形成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就要求历史教育要重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2、 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策略(一)历史教师应树立重视史证教育的理念历史教师是历史课程实施的主导者,因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自身要树立起重视史证教育的理念。但就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史证素养的培养仍有所缺失,这与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也有关系。首先,历史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史证教育。传统历史教学重视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则需要在此基础上更为

7、强调过程性知识的引导。在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材料论证历史问题,增强其历史分析能力,进而使他们养成严谨的思辨意识和思维品质。其次,历史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增强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较高的史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这一培养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值得教师认真研究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再次,历史教师应深挖教材,精心打磨教学设计。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主要进行于课堂教学,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充分挖掘历史材料,做到史论结合,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二)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措

8、施1、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历史材料,这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材料的不同类型,包括文献、图片、实物、遗址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搜集历史材料的主要途径,如书籍、网络、博物馆等。如在学习“秦王朝扫六合”一课前,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方式自主收集整理关于秦始皇的资料,并结合教材对其中关键性内容进行筛选。这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史料搜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证由史来的意识。2、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真伪、判明史料价值的能力,这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关键。历史材料浩如烟海,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与某个问题或观点相关的可靠性材料,区分史料的来源和性质,如第一手材料与第二手材料、

9、材料中的客观表述与主观认识,进而认识其对理解和解释历史的价值。比如在教授“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一课时,为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教材中“南京大屠杀”这一问题,笔者展示了当时拍摄的照片,国民党军队老士兵的回忆录,当时中国新闻报纸的报道以及当时日本侵华军官的日记和日本新闻报纸的报道,引导学生关注到史料的不同角度取向,培养其客观判断的能力。3、引导学生规范地运用有价值的史料表达自己的历史认识,养成实证和理性态度,这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目标。记得有这样的通俗说法,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遗忘所学之后仍留有的一点东西。学生终将会离开校园,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学过的历史知识或许早已忘记,历史学科唯一能够使其终

10、生受益的便是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养成的这些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涵养的是实证和理性意识,培养学生成为讲究证据、理性处事的现代公民。具体到课堂教学层面,历史教师可通过探究性学习、历史小论文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规范地运用有价值的材料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使其从中体会实证精神。比如在学习“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一部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自主搜集关于新疆的相关史料,再按照朝代进行归纳,最后在课堂上分组汇报,并运用所收集的史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一探究过程便是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养成过程,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以实证和理性精神处理社会与生活上的问题。(三)历史教科书要成为“史料实证”

11、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1、历史教科书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上的价值要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教师教授历史的主要工具,也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就人教版而言,它选入的许多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不仅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也可作为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证据”。书中“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栏目新颖灵活,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和创新思维。教科书不仅要有自己的立场,还要培养学生提出观点、立场的能力。如洋务运动一课的“动脑筋”要求学生讨论“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这一观点,这正是在培养学生用史料“说话”的素养。因此,历史教学要

12、重视历史教科书的作用,充分发掘其对“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价值。2、历史教科书要为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而进一步完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历史教科书也要与时俱进。目前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在史料实证方面仍有不足,同样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例,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对再造性的图像没有作注释,如“秦始皇”“孔子”等历史人物图像,它们多是后来人根据历史背景和史料中的历史信息进行的主观描绘;对于引用史料的出处和来源未作说明,如“司母戊鼎”等图片;对于证明某一历史结论的史料运用不足,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关于论证“拿破仑事业成功的原因”的史料明显缺乏。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养成。由

13、此来看,历史教科书在材料的选择和编纂以及材料的适当补充上仍有待完善。具体来说,进一步完善历史教科书可采取以下方法:增加历史地图、历史战争场景,并注明其来源;对再造性图片要注明作者和创作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文物图片应注明其发掘地、出土时间、发掘单位、摄制者或单位;适当补充学生较难理解的历史规律、历史结论的相关史料,注明史料的出处,并注意所选史料要便于学生理解。“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之后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历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应与此相适应。除了本文提到的历史教师、历史课堂教学及历史教科书的发展与完善外,历史教学评价、历史学习方法也应为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而进一步改善。另外,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在材料的选择上,还应注意科学性和适度性等原则性问题。参考文献:赵亚夫.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KK:54+89+36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KK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KK.【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