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046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8A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8A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8A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8A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

2、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

3、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自主学习:根据助学自学提纲,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展示汇报:1、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展示多媒体图

4、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教学内容教法、学法2、北京人发现时间:1929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生存年代:2070万年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3、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合作探究: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

5、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

6、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检测评价:1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生活?()A、 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打制石器C、过群居生活D、会使用骨针2我们已发现的人类,请你按时间的先后排列()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A、B、C、D、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7、A会直立行走B使用打制石器C会不会用火D过着群居生活4历史诊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小明生活在北京市,在火车上听一位乘客说北京人还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听后非常生气,他质问这位乘客,这位乘客说是一个误会。这位乘客所说的北京人(1)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2)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3)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4)已经会人工取火。()5(20RR邵阳)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6(20RR娄底)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A云南元谋B浙江河姆渡C北京周口店D湖南道县7(20RR盐城中考)

8、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A已经会使用火B已经开始过定居生活C已经有了私有财产D已经开始过农耕生活8(20RR岳阳)你认为下列原始人类中距离我们最为久远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

9、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设计1情景导入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自主学习:根据助学自学提纲,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2展示汇报:(1)教师出示探究问

10、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

11、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合作探究:(四)巩固小结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小

12、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检测评价:(五)推荐作业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附: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半

13、坡居民会制造彩陶。三、大汶口居民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

14、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教学资源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根据助学自学提纲,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展示汇报:一、炎黄战蚩尤出示问题: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二、黄帝-人文初祖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三、尧、舜、禹的禅让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合作探究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