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初中英语开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68508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初中英语开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8A版】初中英语开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8A版】初中英语开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8A版】初中英语开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8A版】初中英语开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初中英语开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初中英语开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初中英语开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桐梓县第四中学王磊大家好,今天我教学设计的内容是“七年级英语开学第一课”,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始我的设计意图阐释:一、 初中生的英语学习与生活1. 初中英语学习的目的及重要性:A.“WhydowestudyEnglish?”这是开学第一课多数教师会问及学生的问题,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作为教师对此可能也有不同看法!但我想告诉孩子们的是初中英语的学习是为了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生活!(即,“学习是为了生活”)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很小父母就告诉孩子们,“Tolearnbetter,toearnmoremoney”,“Tolearnb

2、etter,tobeaseniorgovernmentofficials”,”tobearespectablemanfromothers”,“tomakeagreatcontributiontoChina”诸如此类的想法在孩子们心中逐渐形成,我想说,”Itmakeskidsbecomeverytiredandonedaywhentheyareadults,theyllbetired,too.”那么,他们拿什么来享受阳光,感受“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Idontwanttoseeamanwhoistoooldtowalkcantunderstandwhatlifeisandhowbeautiful

3、itis.B.我总会告诉孩子们,”Youshouldhaveyourownideaindailylife.”学习的目的是努力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是自己,而不是他人!AndIalsotoldthem,”Theteachersarentalwaysright,youdbetterbegoodatbelievingyourselves,notothers!”我们应抛弃传统中教师至上的观念,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面对的是10年,20年后的社会生活,没有人可以用10年,20年前的经验告诉他们“什么什么是绝对正确的、无误的!”孩子的创造性,必然建立在充分的独立认知和自信之上!C.学习一门语言就是感受一

4、种文化,不论是三字经,还是Hamlet,对你产生影响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背后的语言”,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从讲述英汉文化差异方面的cases出发,激发学生的英语求知热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Interstisthebestteacher.”不要低估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常常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比我们懂得多,聪明得多”不是?!2.浅谈本节课教学目标:(一).语言知识层面:A.通过简单的英语提问,eg:“Whatsyourname?”/“Whatsyourage?”/”Whereareyoufrom?”/”DoyoulikeEnglish?why?”了解孩子们的英语基础;B.“Doyou

5、knowsomedifferencebetweenforeignersandChinese?”/“Canyoutellmesomethingaboutthat?”了解学生对中国人与外国人差异的认知;C.通过教师英汉文化差异,导致英汉表达和行为差异的事例讲述,使孩子们了解,学习英语,感知异国文化,必然会对我们今后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二).语言技能层面:A.通过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之间用英语相互介绍自己或家人等,培养学生把“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力;B.通过对英语中“I”的用法,与汉语中“我”的认知讨论,培养学生相互交流、思考(用不同思维方式)的能力;C.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

6、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三).情感目标层面:A.希望通过本节课,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求知热情;B.通过一个小故事的讲述,启发孩子们去感知“学习思想心态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让他们知道“心态”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C.通过学习,培养孩子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四).学习策略层面:A.学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同伴交流,或与教师交流得以解决;B.强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勇于说出自己与他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C.学会“倾听”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倾听”在本节课中与“独立思考”同等重要!(五).文化意识层面:A.旨在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有初步、浅显的认识,并试图以此激发其

7、求知热情;B.通过与学生的小故事交流,启发其发散思维,并试图以此让其了解,发散思维在学习外国文化中的重要性。3.教学重难点:A.如何在基本不涉及英语新知识,如词汇、短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的良好配合,达到启发、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求知欲的目的;B.如何把握“度”与“量”,“深”与“浅”的关系,是上好本课的关键点与难点。二、学情A.本节课教师面对的是“准初中生”,他们来自“四方”,彼此还不了解,与教师的了解也仅仅是“一面之缘”;B.针对“英语教学”本身,由于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大部分学生“英语学龄”提前,“喜忧参半”成为必然,如何使那些已经对英语“不太感冒”的“准初中生”配合教师和其他同学的

8、课堂行为,存在疑问;C.从小学初入中学的“准初中生”们,对新的校园环境、课堂环境充满“好奇”,如何使其融入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室”本身,这考验教师“教学功底”。三、模式宏观模式上采用我校(桐梓县第四中学)积极倡导的“六环教学模式”,即在“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展示的前提下,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或学生)展示质疑拓展深化检测反馈课后反思”。但在具体的中观模(教学过程)中融入自身教学风格(微观模),达到“条条道路通罗马”的目的。现对教学模式做如下分析:1.抓住“课间间隙”,利用“白板”设备,播放幽默的外国视频文件(如憨豆先生节选),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迎接“初中

9、第一堂英语课”的到来。(本部分展示的节选片段,观后能让学生感知中外文化差异,比如憨豆先生中关于就餐的搞笑片段)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入本课:T:Whatshisname?Doyouknow?(RowanAtkinson罗温艾金森)大部分学生对此问题,会很茫然,有的学生可能会脱口而出“憨豆先生”!但对其本人,一无所知。此时教师可以继续,“Whatdoeshedo?”学生可能用英语也可能用汉语,回答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教师对其可以给予口头鼓励,“welldone!”)又或者有学生甚至不知道教师在询问什么,此时教师可以用汉语翻译帮助其理解,也可以让同学互助帮其解答,除了引导,教师只需要观察学生的表现,

10、并“倾听”!2分钟以后,T:Doyouwanttoknowsomethingabouthim?此问题教师告知学生后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肯定的”Yes,Ido.”此时教师可以用中文对RowanAtkinson进行简单介绍,但有一个细节必须包含其中,“他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却是当今世界炙手可热的喜剧天才,事业上顺风顺水的他,却在其主演了憨豆特派员后,询问自己的妻子,”WhoamI?”到此为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 Whatsyourname?2 Whereareyoufrom?3 Canyouintroduceyourselftoothers?在此之前,教师可以用英文做个简单的自我

11、介绍以作示范,在学生交流讨论完成后,教师鼓励其在讲台上介绍自己,并做肯定评价!(自主学习环节到此结束)2. 教师让同学拿出纸笔,在上面写出汉字“我”,然后开始游戏,以24个字母为对象,介绍游戏规则:如,同学A说出字母B,那他左右两面的同学必须分别说出“A”和“C”,说错的同学,给定下一个字母,让班上的同学继续此游戏直到字母“I”的出现(至此,合作探究阶段结束)4 T:Whatistheanothermeaningof“I”?Whatdoestheletterlooklike?同学在思考,并作出各种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让其将“I”与”我”写在一起,并告知其一个有趣的现象,“英语中的I表示“我”的意

12、思,且表示“我”时,I不论在英语句子的任何位置,都永远大写(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回忆英语句子首字母必须大写,而其他位置不必如此,这一细节)并让学生,讨论、思考,为什么“I”的用法如此特殊?小写的“i“比大写的I多了一点,不再具有“我”这一意义;而反观汉语的“我”,如果我们去掉一“丿”,就成了“找”,这种小小的变化你会联想到什么?至此,教师让学生发散思维,给出各自认为正确的答案,给予积极评价(展示质疑阶段就此结束)5学生给出很多答案,教师讲述黑白老鼠的故事,让其放松:(故事大意“备注”于“反思”后。(拓展深化阶段至此结束)6.检测反馈,通过学生对如下问题的书面或口头作业在下节课前完成:(1).Do

13、youthinkstudyEnglishisaneasything?(2)HowwillyouovercomethedifficultiesinEnglishlearning?(3).CanyoutellmethedifferencebetweentheEnglishletter“I”andtheChinseword“我“?(4)WhatcanwelearnfromMRBEAN?7.课后反思(后文详述)四、板书由于采取“白板教学”作为辅助手段,故板书过程较为简洁明了本节课中作业的布置与课堂上相应的设问信息都作为板书内容在“白板”上得以呈现,本过程可在备课前完成,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有效提高了课

14、堂效率。五、教学效果A.本节课,教学内容实质涵盖及其丰富,通过简单的英语设问,如询问名字、来自何处等,不经意间检测了“准初中生”英语基础水平,在合作交流中,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了解,课堂反应活跃;B.对MRBEAN喜剧片段中出现的幽默元素,大家往往“一笑了之”,反应出初中生身心发育特点的同时,也凸显其对他国文化了解的匮乏,生活中缺乏“大视野”;C.本节课中关于“我”(I)的认知,充分让教师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和可塑性,虽然深层意义表达不够清晰,但就探究不同本身,充满科学精神,值得学习;D.就课堂上黑白老鼠故事的环节,同学们发言积极,但限于时间有限,未能深入展开,为本节课留下“缺憾”!E

15、.教学过程进程的掌握上,本节课存在不足,望以后加以控制!六、反思:1.本节课是“初中英语开学的第一节课”,是我认为初中阶段最难上的一节,在我校(桐梓县第四中学)第一节课(无论哪个学科、哪个学期)就“直奔主题”是被严格禁止的,尤其是七年级起始的第一节,这符合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于是实际教学中我做了上述的“尝试”;2.如前所述,我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就是感受一种文化,对人产生影响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背后的语言”,于是,我试图从中外哲学中“我“这一基本哲学命题出发开始这节课,表面上看好像这种立意过于“深奥”,实际上以“英语字母表”为突破口,一切都变得简单易行;3.“I”在英语中表示“我”,永远大写,他凸显了,英国文化中对自我发展的重视,“I”永远大写,也暗含一种自信的个人发展理念,事实上欧美文化与历史的传承,不管是“Ithink,soIam.”还是美国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都大体与“I”相关;至于本课中与汉语“我”的比较,则显示出,不同文化的魅力所在!”I”从诞生的那刻起,便毫无疑问存在,存在于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存在于西方人的行为理念,对“I”的至上理解仿佛天生存在;”I”上加一小点“i”不再是“I”,失去“至上”的原始意义;反观汉语“我”,却是中国人一直苦苦探索的哲学命题,事实上,如果我们去掉一“丿”,就成了“找”,似乎中国人,一直在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