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6827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8A版】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8A版】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8A版】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8A版】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第一测量的初步知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m) ,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um )、纳米( nm )。1m= 103m= 106 m= 109nm。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 、 分度值 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值是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2、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 准确值、 估计值 、 单位 ;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 准确 值,最末一位是 估计 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误差与错误: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 避免 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 减小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第二简单的运动物理学里把 物体位置的变化 称为机械运动。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

3、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 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运动 叫变速运动。把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即把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的 平均速度 ,它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是用来表示 物体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用符号 v 表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 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v=s/t ;速度的单位是: m/s ,读作: 米每秒 ;1m

4、/s= 3.6 km/h。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 s=vt 可用来计算路程,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 t=s/v 可用来计算时间。解题方法:(1) 认真分析题意,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过程、正确选用公式;(2) 对较为复杂的相遇和追赶问题,可以作草图帮助分析,确定已知量、找出隐含条件,如已知条件不够可采用等量代换方法或列方程组求解;(3) 火车过桥(涵洞)问题中的S总为车长加桥长(涵洞);(4)平均速度等于S总除于t总,而不能用v=(v1+v2)/2。第三声现象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 介质 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快 ,在液体中较 快 ,而在气体中较

5、慢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 米/秒。 真空 中不能传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回声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加强 (t217/340t0.1秒)。声音的三要素是: 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 频率 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幅度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 越大,距发声体越近, 响度 越大)。 音色 (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音

6、色 是不同的。)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 分贝(db)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3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第四热现象一、温度计温度是表示 物体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摄氏温度(t):是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 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 1 表示。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约是 -273.15 也叫绝对零度;人体

7、的正常体温是 37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 - 42 ,每10格是 1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 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第二次使用时要 先用力向下甩,将水银摔回玻璃泡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1、 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 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3、 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浸没在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容器底和容器壁 ,待温度计示数 稳定 后再读数;4、 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拿出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上表面 相平。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 固态 变为 液态 叫做熔化,要 吸 热;从 液态 变为 固态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放 热。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

8、熔点 、 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相同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 熔点 ,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 吸 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 ,同样凝固时要 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 三、汽化和液化物质从 液态 变为 气态 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吸 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蒸发 和 沸腾 。蒸发:(1)是在 液体表面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 任何 温度下发生。(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吸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液体温度 、 液体表面积 、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沸腾:(1)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表面 和 内部

9、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沸点 。(2)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 沸点 ,必须继续 吸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保持不变 。(3)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压强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 减小 时降低,气压 增大 时升高。物质从 气态 变化为 液态 叫液化,液化时要 放 热。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降低温度 、 增大压强 。四、升华和凝华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成 气态 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吸 热;物质从 气态 直接变成 固态 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放 热。第五光的反射一、光的直线传播:ABONi光的反射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

10、度是 3108 m/s。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二、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 反射 光线与 入射 光线、 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 光线与 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 角等于 入射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 的。右图中,入射光线是 AO ,反射光线是 OB ,法线是 NO ,O点叫做 入射点 ,i是 入射角 ,是 反射角 。反射类型:BANNi空气水O光的折射(1) 镜面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2) 漫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

11、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正 立的 虚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像与物体大小 相等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成像原理:根据 光的反射定律 成像。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第六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 斜射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 斜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 两侧,折射角 小 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不发生改

12、变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可逆 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 于入射角。二、透镜的概念: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凹透镜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主光轴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 光心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 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焦距 ,用 f 表示。凸透镜的光学性质: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折射后

13、平行于主光轴;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所以又叫 会聚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 发散 透镜。三、凸透镜成像及应用: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二倍焦距 时,能成 倒 立的、 缩小 的 实 像;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二倍焦距,小于一倍焦距时 时,能成 倒 立的、 放大 的 实 像; 幻灯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小于 焦距时,能成 正 立的、 放大 的 虚 像; 放大镜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第七质量和密度一、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叫质量,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形状 、 状

14、态 、 位置 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千克 (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实验中常用 天平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把天平放在 水平台 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 零刻度线 处。(2)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中线 处,这时横梁平衡。(3)使用时被测物体放在 左 盘,砝码放在 右 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 游砝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物体质量= 右盘中砝码总质量 + 游砝所对刻度值 。二、密度: 单位体积 某种物质的 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通常用字母 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 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写为: =m/v 。如果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用m3,那么密度的单位就是: kg/m3 ;纯水的密度是 1.0103 kg/m3= 1 g/cm3,水银的密度是 13.6103kg/m3 ,它表示 每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