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2018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24个专题-48页)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66358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2018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24个专题-4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8A版】2018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24个专题-4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8A版】2018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24个专题-4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8A版】2018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24个专题-4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8A版】2018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24个专题-4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2018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24个专题-4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2018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24个专题-48页)(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物理试题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器材:激光笔1支铁架台1个(带铁夹)平面镜1块(10cm10cm)玻璃板1块(30cm20cm)白纸1张(B5打印纸)直尺(20cm)纸夹2个,量角器1个直角三角板1块操作程序:顺序操作内容1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2在白纸上画出中线(法线),并在白纸上任意画三条射向入射点的线作为入射光线,把白纸夹在玻璃板上,并用铁架台固定玻璃板,竖放在平面镜上。3用激光笔沿第一条线射到入射点,经反射标出反射光的位置。4改变光束入射方向,按步骤3再做两次。5取下白纸,画出反射光线,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入表格。实验记录:实验次数入

2、射角反射角123实验结论:_。说明: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物理试题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评分细则序号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备注1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中线作为法线12在白纸上任意画三条射向入射点的入射光线13把白纸夹在玻璃板上14把玻璃板固定在铁架台上,竖放在平面镜上15用激光笔沿第一条入射光线入射到入射点16找到反射光线,做出标志点17用激光笔沿第二条入射光线再做一次18用激光笔沿第三条入射光线再做一次19取下白纸,画出反射光线,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入表格110得出结论,整理器材1得分合计说明:1

3、量出的反射角与入射角差值为5以内都不扣分。2把白纸用纸夹夹在玻璃板上时,教师可协助学生完成这一步,注意纸的下边要与玻璃板下边对齐。实验总得分_监考教师签字_考试日期:2018年4月物理试题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玻璃板1块(20cm25cm3mm)火柴或火机白纸1张(8开)纸夹2个或铁架台1个(带铁夹)完全相同的蜡烛2支刻度尺1把(30cm)直角三角板1块小烧杯1个操作程序:顺序操作内容1将8开白纸对折成两个16开平放在实验台上,将固定好的玻璃板竖立在对折线上。2把一段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观察玻璃板后蜡烛的像,拿另一段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玻璃板后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

4、重合,在对应位置画出标记。3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2。4熄灭蜡烛,量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5把实验数据填写在表中。实验记录: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第二次说明: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物理试题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评分细则序号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备注1将8开白纸对折,展开平放在实验台上(或沿对折线在纸上画线)12将固定好的玻璃板竖立在对折线(或画线)上13把一段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观察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14拿另一段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

5、动,使玻璃板后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15作出物与像位置的标记对应16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另一位置,重复上面4、5的操作17熄灭蜡烛,量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18量出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19如实填写实验数据110整理器材到实验前的状态1得分合计说明:1本实验只做两次。2量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及量出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强调先后顺序。3读数时不估读也不扣分。实验总得分 监考教师签字 考试日期:2018年4月 日物理试题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f=10cm)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或火机小烧杯1个操作程序:顺序操作内容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2点燃蜡烛,调整烛焰

6、、凸透镜、光屏高度,使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3调整物距使u2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记录像的性质及像距。4调整物距使u2f,改变物距再做一次。5调整物距使fu2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记录像的性质及像距。6调整物距使fu2f,改变物距再做一次。实验记录:f_10_cm实验次数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1234实验结论:当u2f时成的像是_ 。当fu2f时成的像是_ 。说明: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实验报告。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物理试题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评分细则序号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备注

7、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12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相互靠近,调整高度使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13调整物距使u2f14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15记录像的性质,记录物距和像距16改变物距大小重复步骤3517调整物距使fu2f,重复步骤4、518改变物距大小重复步骤719正确得出结论110整理器材1得分合计说明:1.整理器材时蜡烛不动。2uf的成像情况不要求。实验总得分 监考教师签字考试日期:2018年4月 日物理试题4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器材:烧杯1个(50mL)水(温度接近90)温度计1支(0-102)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或火机中心有孔的纸板钟表抹布小烧杯1个操作程序:顺序操作内容

8、1检查器材,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记录。2用烧杯装适量热水,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3把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并穿过纸板插入水中。4点燃酒精灯,开始对烧杯加热。5水温达90后,每隔0.5min记一次温度值,直至水沸腾2min为止。6将酒精灯熄灭,取出温度计。7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上描点,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得出结论。实验记录:温度计量程_,分度值_。时间t(min)00.511.522.533.544.55温度值T()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温度是_.说明: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物理试题4探究水的沸腾评分细则

9、序号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备注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正确记录12用烧杯装适量热水,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13把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并穿过纸板插入水中14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且未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15点燃酒精灯方法正确16每隔0.5min记一次温度值,时间控制正确17读数及时、方法正确18熄灭酒精灯方法正确19取出温度计110绘制图象正确,结论合理1得分合计说明:1.本实验不要求观察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2.实验结束,学生只需取出温度计,烧杯由监考教师负责整理.实验总得分 监考教师签字考试日期:2018年4月 日物理试题5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实验器材:电池盒,1号干电池2节,小灯泡2个(2

10、.5V、3.8V),小灯座2个,开关1只导线7根电流表1只(0-0.6-3A)操作程序:顺序操作内容1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2将电流表分别接入图中的A、B、C各点,测量其电流,记入表格中。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实验记录:A点的电流I1(A)B点的电流I2(A)C点的电流I(A)实验结论:_ 。说明: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实验报告。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3.本实验只考查两个灯泡组成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不要求换接另外两个灯泡进行实验。物理试题5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评分细则序号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备注1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12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1

11、3把导线连接到接线柱上前,能捻成一缕且顺时针绕到接线柱上14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15电流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16电流表的位置放在便于观察处17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面垂直18能正确读取、记录数据19实验结论基本正确110整理器材,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状态,摆放整齐1得分合计说明:1.记录电流值时不要求估读。2.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不扣分。实验总得分 监考教师签字考试日期:2018年4月 日物理试题6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实验器材:电池盒1号干电池2节小灯泡两个(2.5V、3.8V)小灯座2个开关1只导线8根电流表1只(0-0.6-3A)操作程序:顺序操作内容1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2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各点的电流,记入表格中。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实验记录:A点的电流I1(A)B点的电流I2(A)C点的电流I(A)实验结论: 。说明: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3.本实验只考查两个灯泡组成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不要求换接另外两个灯泡进行实验。物理试题6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评分细则序号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备注1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12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13把导线连接到接线柱上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